-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单元4童话故事
思考练习
1.民间童话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以《灰姑娘》为例进行阐释
(1)有一个公式化的开头
(2)有一个公式化的结尾
(3)人物背景的模糊性
(4)重复中有变化
(5)极端与对立的方式,直接鲜明的主题
(6)主人公的孤立状态
(7)非写实性,不注重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创作童话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哪些?请说出五位,并说说他们的代表作。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被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是“没有什么教育企图,它所有的只是欢乐”的童话作品。这是世界儿童文学第一次出现幻想的狂放性质,是世界幻想小说的滥觞。
梦境是卡洛尔为爱丽丝创造的游戏幻象世界,奇大奇小是这个快乐世界的主要幻象,创造幻象又主要凭借夸张的艺术手段,爱丽丝长高,能高过树梢,树冠上的鸟儿还以为是偷鸟蛋的蛇来了。卡罗尔还把民间童话常用的荒诞智慧糅入了幻象,使夸张收到了空前奇妙的效果。
爱丽丝小姑娘的形象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真实感很强。她天真活泼,爱幻想,求知欲很强,事事都要探究个为什么,对于迷惑不解、不可思议的事要苦思冥想,希望揭开其中奥秘,而且生性诚实,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处处替别人着想。面对残暴的皇后,她为人道和民主抗争——她是勇敢的;在荒唐的法庭上——她敢于出庭作证,抗议对被告的诬陷,驳斥皇后的无理判决——她是正义的。不过,爱丽丝毕竟是个小孩子,她太好强逞能,有点喜欢卖弄自己的小知识,但又不时要出纰漏,(比如爱背诗,却又老背错),不大喜欢呆坐在课堂里,很希望时间从八点钟一下跳到午餐时分。这是活泼的、真实的儿童心理在童话中的艺术体现。
不过,中国儿童读者阅读这个作品时一般会遇见挑战与障碍,因为书中穿插有复杂的语言游戏,作为数学家的作者还加入了一些数字游戏,只有使用英语的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游戏娱乐意味。
科罗迪,《木偶奇遇记》
58岁的科罗迪,据说因为赌博而债台高筑,为《儿童报》写连载故事《一个木偶的故事》,连载到15章时,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作家就打算让狡猾的狐狸与邪恶的坏猫把木偶皮诺乔绞死在树上以收结故事。万没想到小读者们不答应,于是作者又编出了一个蓝发仙女来搭救皮诺乔。儿童读者们钟情于一个顽皮木偶、一个活泼的小坏蛋,这是作家无意中获得的一大艺术胜利,1881年出版的《木偶奇遇记》是19世纪教育童话、成长童话的最杰出的典范。
皮诺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他的人性表现是圆整的,除了懒惰、贪玩、犟性子、狡智、重实惠、容易狂妄、用谎言来掩饰自己过错的一面之外,还有重感情、为救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知恩图报、有一份自尊心、愿意学好、爱家人的一面。孩子们在皮诺乔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孩子们对皮诺乔的认同中也包括皮诺乔身上幼稚、轻信、容易上当、容易狂妄,认同皮诺乔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心理。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教育童话,但他成功地突破了“教育童话”孜孜于训导的模式,流动在童话篇章间的欢快、热闹、幽默、诙谐足以让读者不去注意、不去计较那些乏味的说教片段。作为读者的孩子,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得到历险刺激的满足。作品是用最地道的童话想象方式来完成教育使命的。
如皮诺乔因为说谎,鼻子变长,一千只啄木鸟啄长鼻子的情节片段,作者是把儿童心理用具象、而且是最奇特却最合理最巧妙的具象外现出来。这也说明,苦口婆心的规劝,对于皮诺乔,对于皮诺乔一样的儿童,收效甚微,真正有用的教育是长鼻子,是变驴,是驴摔坏腿还得给剥皮,是贫困、饥饿、又脏又累的活儿。这些才是起作用的“教师”,只有这些让他焦急,让他伤心,让他悔悟。作家正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建构这部教育童话的,正是这样的建构让这只木偶成为不朽。
王尔德童话
王尔德以唯美主义剧作家闻名于世,他的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他认为艺术家乃是美丽事物的创造者——作家的心灵要美,作品的内容要美,作品的语言形式要美。他的童话与安徒生童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他的笔锋所向,首先是社会不公、不合理,是现实存在的傲慢和偏见、自私和卑鄙、残暴和愚蠢等丑恶现象,矛头所指鲜明而尖锐,憎的感情炽烈有力地反衬了作者爱的感情的深挚。
王尔德善于并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衬。如《快乐王子》,住在无愁宫的快乐王子整日沉湎于欢宴舞会间,不知道眼泪是什么东西。在欢娱中度过一生的王子,死后被制成了塑像,高耸在城市的上空,这时的他纵然胸中只有一颗不能跳荡的铅心,但目睹这“丑恶和穷苦”的真实世界,也忍不住哭了。宫墙内外两个世界的对比、对立的揭示,使王子惊醒。一个一生没有使用过一丝同情的快乐王子死了,在现实的启悟下,一个有同情心的、富有人道主义情怀的快乐王子复活了。他让燕子把宝石、纯金,把使自己光灿耀眼的一切都给了饥寒交迫的人们。而由于王子的帮助,贫妇正在发烧的小女儿能够睡得很甜,饿得头昏眼花的年轻作家露出了笑容;广场上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