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方向启新程,多维协同育桃李——学校2024-2025学年整体工作总结.docx

锚定方向启新程,多维协同育桃李——学校2024-2025学年整体工作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锚定方向启新程,多维协同育桃李——学校2024-2025学年整体工作总结

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学校始终以“办有温度、有质量、有特色”的教育为使命,2024-2025学年,聚焦“党建引领、教学提质、育人协同、服务优化、特色发展”五大维度,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办学品质进阶。现将工作全景呈现:

一、党建领航:铸魂育人强根基

(一)思想淬炼,筑牢信仰之基

构建“三维学习体系”,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晨读浸润”:党员教师每日领诵“新时代教育使命”“教育家精神”经典论述,校园广播同步传播,师生共沐思想之光,累计开展120余次;“午间思辨”:利用大课间“流动采访”,学生围绕“党的教育政策”“身边党员故事”提问,党员教师现场答疑,搭建“理论-实践”桥梁;“夜话赋能”:每周推送“教育党建微感悟”,教师分享“理论学习+育人实践”融合思考,沉淀学习成果。

(二)先锋示范,践行育人使命

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设立“教学创新岗”“育人服务岗”“攻坚突破岗”。教学创新岗党员牵头“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改革,打造15节校级示范公开课;育人服务岗党员结对“特殊需求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帮扶学生32名;攻坚突破岗党员投身“课后服务提质”“校园文化升级”难题,推动“非遗进校园”“校园AI实验室”落地,让党旗在育人一线高高飘扬。

二、教学提质:深耕课堂促成长

(一)课堂革命,重构学习生态

推行“三力课堂”建设(学习力、思考力、实践力)。语文组开展“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实践”,学生以《红岩》为蓝本,创作“红色故事广播剧”“新时代英雄图鉴”;数学组设计“生活数学挑战赛”,用“校园跑道建模”“食堂成本优化”提升应用能力;英语组打造“英语文化体验周”,通过“英文电影配音”“海外名校云参观”,让语言学习贴近真实场景。本学期课堂学生主动提问率提升35%,实践作业占比达40%。

(二)教研赋能,激活专业成长

构建“五级教研网络”(校级-学科-年级-师徒-个人)。校级层面开展“新课标落地论坛”,邀请专家解析“核心素养评价转化”;学科层面建立“大单元备课共同体”,跨年级拆解教学内容,产出8个学科大单元设计案例;年级层面推进“错题诊疗教研”,分析学生高频错误背后的“思维漏洞”,设计针对性训练;师徒层面实施“青蓝共研计划”,师傅带徒弟打磨“创新课堂”,青年教师在区赛课中获奖12项;个人层面鼓励“微课题研究”,教师围绕“作业设计优化”“课堂生成利用”等小问题开展研究,发表论文9篇,让教研真正服务教学。

三、育人协同:五育融合润心田

(一)德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打造“四季德育课程”:春季“劳动实践月”,学生种植校园农场、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培育责任担当;夏季“红色传承季”,通过“党史故事展演”“红色足迹寻访”,厚植家国情怀;秋季“文化浸润季”,开展“诗词大会”“传统手工艺制作”,传承文化基因;冬季“心理健康季”,举办“情绪树洞”“压力闯关”,守护心灵成长。德育课程覆盖率100%,学生德育实践参与率达98%。

(二)体艺科技,点亮成长梦想

构建“1+X”体艺科技特色体系。“1”是全员参与的“体育大课间”“艺术社团基础课”,保障学生基本素养;“X”是个性化选修的“击剑、陶艺、机器人编程”等特色项目。体育组举办“校园奥运”,设置“班级拔河联赛”“趣味田径挑战”;艺术组开展“校园戏剧节”,学生创作展演《环保卫士》等原创剧目;科技组组织“人工智能挑战赛”,指导学生设计“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本学期学生在区体艺科技竞赛中获奖42项,素养提升显著。

四、服务优化:精细保障促发展

(一)校园管理,智慧高效升级

搭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整合“教务、德育、后勤”数据。教师可在线提交“教学资源申请”“活动审批”,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2小时;学生通过“校园APP”查询课表、提交作业、参与活动报名,实现“一键式”校园生活;后勤部门依托平台“实时报修”“物资管理”,校园设施报修响应率达100%,物资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8%,让管理更智慧、更高效。

(二)家校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创建“家校共育共同体”,推出“家长成长学院”“家校实践基地”。家长成长学院开设“青春期沟通技巧”“新课标家庭陪伴”课程,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授课,本学期开展10期培训,覆盖家长2000余人次;家校实践基地组织家长参与“校园开放日”“课程开发听证会”,如在劳动课程设计中,家长提供“传统农耕技艺”资源,让课程更接地气。同时,建立“家校沟通热线”“线上咨询平台”,及时解决家长困惑,家校协同从“单向沟通”走向“深度融合”。

五、特色发展:擦亮品牌树标杆

(一)课程特色,打造育人名片

建设“校本特色课程群”,涵盖“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生态教育”三大领域。传统文化课程开发“非遗剪纸”“古诗词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08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