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义利观的现实启迪.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子学刊2001年第2期

古今论坛

儒家义利观的现实启迪

高德文

(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13)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828(2oo1)O2—0o78—0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义利问题多有论述且影响深远。孔子说:“礼以行义,义

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因此,孔子主张见到利的时候,

首先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要做到见“利思义”,如果符合义,那就可以获取,“义然后

取”(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义,即使能使人富贵的大利,也不应要,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当然,

人不能不要利,但手段要合于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人“欲”是合乎情理的,私利是合法存

在的,只是满足这种欲望,获取私利要合乎于义、合乎于道,不能用非正当的手段。

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也强调义的重要性。与孔子承认利一样,孟子也认为利欲之

追求是人的天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所以他强调国君要治“民之产”。

然而,孟子在义与利的关系上,更为强调义,甚至要求人们舍“生取义”。

朱熹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是南宋中期学术成就最高,思想影响最大的

一代名儒。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义利观作为其道德修养(修身养性)说是重要内容,

既继承了孔、孟的思想,同时又联系当时所处的时代而有所发挥。义利关系到了朱熹时

代就成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他认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是天理之公;利

心生于物我之形,是一己之利。循天利,则不求利而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有得而害

随之。他讲义与利、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重要的是强调人性的修养,因为在朱熹看来,

利欲横流,人将不称其为人,从根本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追求,讲人

格,讲道德,而动物只是本能地满足需求。从人性修养的角度,朱熹强调义重于利,天

理高于人欲;从人自身的本性而言,他并不否认私利、人欲的重要性。但朱熹强调必须

以理节欲。朱熹的义利观本质上仍是孔孟儒家义利观,是儒家重“义轻利”“以义为上”

[收【稿日期】2OO1—01—05

作者简介】高德文,男,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院馆员。

78

义利观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儒家义利观作为中国伦理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志士仁人,为造就一个礼“义之邦”作出

了历史贡献。今天,历史发展到21世纪,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义与利关系又一次被提到突出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处理义

与利之关系?(一)“以义为上”论首先是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市场导向。市场经济是一

种法制经济,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说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则存在不同的看

法。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固然,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单以道德为

评论尺度,但是经济行为也不脱离道德评价。运用道德观念来规范经济行为,正是道德

的重要社会功能,也是市场经济有序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道德对经济有序化的规范,首

先要建构公正、有效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秩序,其次要塑造企业伦理精神和企业文化,以

及培养经营管理者和生产者的道德品质。经济活动和道德行为是社会一体的两个侧面,

彼此是相通的,决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些人总是把经济活

动和道德行为对立起来,过分强调“利益驱动”原则,认为搞市场经济只要能够获利,

就可以不择手段,就可以坑、蒙、拐、骗,就可以大发不义之财。这一错误观念的导

向,必然会出现数不清的假冒伪劣产品,使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人生欲望极度膨

胀。要医治现代市场经济中这一“现代文明病”,除了应采取法律手段外,从人生价值

取向上,继承和发扬儒家的“以义为上”的义利观,也是一剂对症良药。用儒家的以义

为上的思想来矫正“见利忘义”的时弊,是儒家义利观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具有积极意义

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和发扬。(二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