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跨域无人系统协同作业交互协议规范》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关于《跨域无人系统协同作业交互协议规范》等两
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粤质检协〔2025〕132号),团体标准《跨域无人系统
协同作业交互协议规范》(立项编号:TB25028)由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牵头编制,由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归口管理。
2、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海洋无人系统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使能技术之一。无人艇作为海洋无
人系统的重要一环,其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也日益增长。在重大海洋设施探测等
作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恶劣、高强度作业水域的突发情况,对无人艇集群协同
种类、抗扰能力、覆盖广度、目标识别精度等提出的要求日益严苛。传统艇群协
同技术难以做到“以突变应对突发”。同时,随着海洋作业需求日趋复杂,水面
无人艇集群拓展为海空跨域无人艇-机集群,但其高效、超稳、高精协同控制技
术一直是国际性难题,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解决方案。
跨域协同是智能无人集群系统形成颠覆性能力的核心技术。与传统智能无人
集群系统的单域协同相比,跨域协同拥有优势互补、全方位联动等新技术特点,
在大幅提升智能无人集群系统功能的同时,能够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海空智能
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主要应用于海域警戒巡逻、海洋勘探、目标侦察、协同反
潜等海洋作业和联合作战任务中。其中,发展复杂海洋环境下的高可靠、低时延
海空平台通信技术是实现海空跨域协同的基础与前提条件。目前,海上通信系统
主要有采用高频、超高频等频段通信的岸基通信系统和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
的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然而,海上电磁传播环境受海水蒸发、海浪波动、海面漂
浮物遮挡、昼夜温差大等多种因素影响,海上通信面临着严峻的路径损耗和阴影
衰落等问题。此外,海空跨域协同平台存在显著的通信能力差异。上述因素导致
海空跨域通信面临传输频率易受扰动、带宽有限和异质通信融合难等问题。因此,
海空跨域协同通信需要具备抗干扰、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以满足数据实时传输
等需求。
跨域无人系统需要具备稳健可靠的通信网络,这是其在运用过程中发挥效能
的基础。通信组网技术需要满足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全域覆盖和动态自适
应等要求,以保证各无人平台能够在复杂环境和高动态条件下进行大批量高频次
的要素级融合和协同。此外,跨域无人系统的通信组网还涉及多种通信协议和技
术。例如,基于拓扑结构的路由协议、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随机路由
协议和智能仿生路由协议等,这些协议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自适应地选择最佳路
由,以应对高动态网络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无人集群系统可能使用电台数传、
无线网、蓝牙、超宽带传输等技术实现个体间的信息交互,为构建高可靠、高速、
低时延、高带宽的集群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跨域无人系统智能通信组网技术通
过自组织、自配置、自愈合等特点,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通信环境,并通过多种
通信协议和技术手段,实现无人系统的高效协同作业。
目前行业内缺乏无人艇-无人机等跨域无人系统并无统一规范的交互协议支
持,不同无人系统存在兼容性差、协同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通过标准统
一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及接口规范,有助于提升无人系统之间的协同作业效率,
降低系统集成成本,促进新技术应用落地。因此有必要制定《跨域无人系统协同
作业交互协议规范》。
本标准的制定将填补跨域无人系统协同交互标准的空白,为多类型无人系统
的互联互通、任务协同和安全管控提供技术依据,助力我国无人系统产业的智能
化、集群化发展。
3、标准编制过程
(1)组建编制组
2025年3月,基于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牵头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联合项目组主要成员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
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傲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标准编制小组,
启动标准草案编制工作。
(2)召开启动会
2025年5月初,牵头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联合标准编制组成员单位,
在香山海洋科技港组织召开了标准启动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
(3)编制征求意见稿
2025年5月底,标准编制小组根据讨论会各单位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
行了修改完善,编制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依据
1、标准编制原则
(1)标准的规范性原则
本标准按照广东质检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和GB/T1.1的规定要求开展标
准编制工作。
(2)标准的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远红外磁疗贴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4年版.docx VIP
-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及景点讲解词.docx VIP
- 中级绿化工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DB51T1511-2022FDIS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 VIP
- 电动自行车车棚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太阳能光伏路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QB_T 4045-2010 聚氨酯家居用合成革安全技术条件.pdf VIP
- 航空气象法律法规讲解.ppt VIP
- 某某垃圾场填埋场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正本-备案2025年第二版.doc VIP
- 2025江苏省数据集团第二批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