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相关资料】
大山之巅的信使人生
———记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本报记者霍仲滨通讯员邵建洲
编者按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在偏远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共产党员王顺友克服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为大山中的各族群众传递邮件,把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责任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起来,把在艰苦岗位上忘我工作与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王顺友身上有着忠诚、敬业、勤奋、奉献、乐观的品质,体现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深入进行,我们刊发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就是要用邮政系统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为邮政系统广大党员提供学习的榜样,帮助大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全面实现邮政事业的发展改革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20年时间,26万公里邮路,王顺友就这样一步步丈量出来。
“今年老王四十岁,牵着马儿翻山坡。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大山里,只要一回荡起这首苗族山歌,山民们就知道:邮递员王顺友来了。
今年40岁的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顺友,是木里县邮政局马班邮路的乡邮员,1984年10月参加工作。20年来,他牵着心爱的骡子和马,跋山涉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漫漫高山邮路孤独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把党的方针和政策及时传播给木里各族群众,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大凉山的儿子
大凉山马班邮路,道路艰险,加上冰雹、泥石流、飞石、野兽等种种危险以及20年长途跋涉的孤独,对一个人的意志、体力、精神都是挑战。王顺友从容面对,坚忍不拔,他心甘情愿承受孤苦寂寞、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因为他头顶上有邮政的帽徽,心里揣着党员的责任。
木里是大山的世界,王顺友是大山之子。作为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木里县境内一道道状如刀锋的山梁并排交织,山与山之间形成落差巨大的大河深谷,绝少平地。王顺友负责的邮路从木里县城到白碉苗族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往返360公里,他每个月28天行进在大山间,从海拔近5000米到近1000米,气温从摄氏零下十几度到近摄氏四十度,依次经过察尔瓦山、雅砻江河谷、座窝山、矮子沟、鸡毛店山、蚂蝗沟、山王庙峰、磨子沟、刀子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沟谷,穿过四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在这条路上,基本没人能和王顺友比速度,惟一能同行一阵儿的是长途贩货的马帮。在木里不通公路的乡村,货物的流通要靠马帮,当地称为马脚子。一队马帮少则两三个人,多则十几个人,有说有笑,缓缓前行。熟悉的马脚子常常想拉王顺友入伙,说:“像我们这样干,受的累少,不受管束,挣的钱比你多,以你现在的操劳,少说一年也挣个十万八万的。”王顺友只是嘿嘿一笑。
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理解的幸福,那些跋山涉水的马帮怀揣着运货挣钱的梦想,穿越危险、穿越艰难,被演绎出无数传奇故事。但是,如果不是众人结伴而只是一人独行,如果不是走捷径而是迂回在深山村寨,如果不是为了运货挣钱而是为传递书信,如果不是闯荡几年而是奔走一辈子,又怎能只是“传奇”二字呢,只能是———“伟大”。
质朴寡言的王顺友爱用“伟大”两个字,他说:“送信的工作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邮政的工作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
一次,王顺友把邮件送到了倮波乡政府,就在他牵着马掉头的时候,看见乡干部们正在翻阅报纸,他们看着报纸说:“西部大开发就是好,这下子,木里的发展就要加快了。”王顺友听了很高兴,因为乡干部们看的报纸是他送来的,这薄薄的报纸有这么重的分量,自己翻山越岭受的苦有这么大的意义,他觉得邮政的工作———伟大。
横断山区的气候变化无常,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早春时节,察尔瓦山冰雪覆盖,空气稀薄,气温在摄氏零下十几度,而跨过察尔瓦山,到达雅砻江河谷,气温已超过摄氏30度,暑气蒸人,一片盛夏景象。行走中的王顺友一时间是凝汗成冰,一时间又是挥汗如雨,体验着横断山那刀锋般的山梁、说变就变的天气。
王顺友真正的“家”在邮路上,走到哪里天黑下来,支起一块帆布就是“家”。
邮路上的王顺友最怕下雨,而大凉山却是多雨的,暴雨来得快,躲都躲不及。一到这时,王顺友总是赶紧跑到大树下,把一路紧裹的邮包再用塑料布包好,之后才是自己披上雨衣。下雨之后,坎坷不平的山路湿滑泥泞,骡子和马都会打滑,王顺友深一脚、浅一脚攀爬,经常手脚并用。邮路上的王顺友走到哪里天黑了,就睡在哪里,大部分时间是露宿在山中岩洞或大树之下,如果赶上连夜雨就得裹着雨衣在泥水中躺一夜。
下雨天,最让王顺友苦恼的是他的标志服被雨淋湿,在太阳底下一晒,颜色退得很快,让他很心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