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 江山多娇 教学设计 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一单元第3课 江山多娇 教学设计 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设计

第周星期年月日

课题

江山多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当代山水画代表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如《江山如此多娇》《烟雨漓江》)。掌握分析山水画的方法,包括构图、技法、意象与时代精神的关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赏析、小组探究,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创新技法(中西融合、虚实处理)表达时代主题。学会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法评述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艺术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艺术责任感。理解传统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价值与创新意义。

重点

难点

重点: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天堑通途》等作品中的构图特点与时代象征。

难点:理解山水画如何通过艺术语言(如笔墨、光影)反映社会变迁。

教学

过程

一、导入:诗画交融,感知时代

1.情境创设:

播放《沁园春·雪》朗诵片段,投影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局部画面(红日、长城、雪山)。

提问:“诗句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在画面中如何体现?画家为何将四季、南北景观融于一幅画?”

2.主题聚焦:

板书课题:“江山多娇”。

二、新课讲授:解析经典,探究创新

模块一:江山多娇——家国情怀的视觉叙事

1.《江山如此多娇》深度解析:

构图分析:动画分解画面空间(近景高山苍松、中景黄河长城、远景雪山云海),强调“时空融合”的创作思维。

象征意义:分组讨论“红日”“长城”“雪山”的寓意,教师总结:红日象征新中国崛起,长城代表民族精神,雪山寓意边疆稳固。

2.对比学习:

展示《沁园春词意图》,提问:“两幅作品均源自诗词,但画面氛围有何不同?”(前者壮丽恢弘,后者苍茫悠远)。

模块二:技法革新——中西合璧的笔墨实验

案例对比:

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聚焦“逆光瀑布”与“水雾层次”,提问:“传统水墨如何借鉴西画光影?这种技法带来哪些新意境?”(答案:墨色渐变增强立体感,营造朦胧诗意)。

石鲁《赤崖映碧流》:

分析“朱砂赤崖”与“激流”的对比,示范方折用笔与传统皴法的差异,强调“粗犷笔墨”对黄河气势的刻画。

2.归纳提升:板书“笔墨革新”。

模块三:山水与生活的共鸣

1.《常熟田》赏析:

提问:“与传统山水画相比,这幅画的主体是什么?传递了怎样的社会背景?”(答案:以田野取代高山,反映1960年代农业集体化风貌)。

2.漓江系列对比:

分组分析《烟雨漓江》(淡墨渲染烟雨)与《漓江夜泊》(留白表现夜色),填写“虚实手法对比表”,学生代表分享。

三、课堂活动:实践创作,体悟意蕴

任务:为《天堑通途》设计视觉笔记

1.任务说明:

分组合作,选取《天堑通途》中一段长江沿岸景观,制作视觉笔记,标注画面元素(如桥梁、山峦、工业设施),分析其如何体现“现代化建设”主题。

2.步骤指导:

①观察画面布局

②结合时代背景解读符号(如“天堑”变“通途”象征技术突破)

③绘制草图并撰写说明

3.展示互评:

各组投影展示视觉笔记,其他组从“符号解读”“构图逻辑”两方面点评,教师总结:“艺术是时代的镜子,山水画亦可记录社会巨变。”

四、总结升华,分层作业

1.课堂总结:

思维导图回顾:板书梳理“时代精神—技法创新—生活联结”三位一体的艺术逻辑。

情感升华:“艺术家笔下的山河不仅是风景,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图腾。”

2.分层作业:

基础层:选择一幅课堂作品,撰写300字评述(侧重技法或意象分析)。

拓展层:以家乡景观为题材,创作一幅“新时代山水”线描稿,并配文说明设计理念。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江山多娇——时空融合(傅抱石、关山月)红日、长城、雪山:家国象征

1.江山多娇——时空融合(傅抱石、关山月)红日、长城、雪山:家国象征

2.笔墨革新——中西合璧(李可染、石鲁)逆光、方折:传统与突破

3.山水与生活(钱松喦、白雪石)田野、烟雨:社会镜像

课后

反思

通过诗画联动、技法示范、实践任务,增强课堂互动性与思维深度。需加强学生对“艺术语言”专业术语的掌握,如“皴法”“留白”等。

执教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