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班主任德育工作之策略
要想做好德育工作,教师自身需有端正的态度和以身作则的素养,班主任更是如此。幼年时期的人会对父母和亲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独立的。进入学生时代,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教师自身是否有人格魅力将影响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笔者认为,教师自身应严格规范自身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班主任工作首在协调教师团队自身规范言行,起带头作用。以此为基础,自身严格要求才能寄期望于学生做到。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笔者总结以下几点策略:
一、了解学生动态,接收学生反馈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头羊,应该时刻了解学生动态,如果一个班主任连自己班级的学生每天在干什么,干了什么,要干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就形同虚设了。而了解学生的动态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想法等多个方面展开,要想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其实主要是多观察多留意即可,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本身并不难。可是如果想要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想法,就必须深入了解了,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想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笔者认为班主任应深入学生内部,深入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多交流多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是可以展开德育教育的,老师在学生眼里是经验较丰富,年龄较大的长者形象,此时传输一些利于学生发展,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观点是完全可行的。很少有学生会对一位“大朋友”的话置若罔闻,大人很多时候其实是孩子崇拜和效仿的对象。
在师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没有隔阂的时候,班主任会收到学生很多的反馈信息,比如某某老师又拖堂了,某某老师作业做不完等,班主任在接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后应该多和学生协调沟通,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高中本身是一个压力较大的时期,尽量舒缓学生情绪,稳定学生心态。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重视老师的劳动成果,尊重老师的安排。诸多方面都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尊崇中华之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班主任其实是学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科老师很难时刻关注学生动态,上完课布置完任务就要回去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了,本身没有多余的精力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也许上一节课学生刚接收到大量的作业或任务,这一节课又来了。班主任需要在了解学生动态之后,和学科老师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尽量帮助学生科学、有序的接受和进行学习任务。这样一来更有利于下一阶段工作的展开,也为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二、为学生注入情感
如果说前文提到的是深入学生内部进行德育教育的现实基础,那么班主任爱自己的学生则是精神支柱。只有一个班主任为学生注入情感,不论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还是朋友之间的扶持,只有注入情感,学生才会感受到爱。互相认同的基础上,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和叛逆情绪。很多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的时候,学生会进行抵制、反对、旁观,一个班主任如果得不到学生认同,德育教育就是独角戏,自说自话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小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为学生注入情感。
三、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说教的形式上了,说教本身就很难有说服力,高中时期的学生是有独立思考意识的,说教教育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笔者认为,真正地德育教育应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例如简单的播放一段川航3U8633航班紧急迫降事件的一段真实录音,班主任和学生一道作为听众的角色感受这一中国机长的人格魅力,无畏无惧。无言之间已由一段录音进行了深刻的德育教育,学生不是木头不需要老师过分敲打,学生都有感情,听到这么一段紧张的录音也会紧张和感动。
其实像这种教育形式是非常容易展开的,最让笔者记忆犹新的是放了一段《无问西东》的电影片段,满腹经纶的清华才子,27岁驾机撞舰为国捐躯。其实这一段故事也是有原型的,片段中的沈光耀其实就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沈崇诲。在这个追求效益,追求名利的时代,已经极少有如电影片段中沈光耀一般纯粹的人了,或许其实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人不愿意再做这样的人。德育教育很多时候是在帮助学生纠正,纠错的。纠正即是找到真正珍贵的,纠错即是发现其实是错误的。大多数人遵循的并非全是对的或是好的。
笔者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这种无言的德育教育模式,拒绝一味说教。尝试让学生自己看,让别人自己说,让学生自己懂。在一次次感受和体会到那些被社会和国家普遍尊崇的人物形象以后,学生在自己心中自觉构建了一个高大的形象,他开始自觉前进。毫无疑问学生认同了这些高大的人物形象,且他们并不是艺术形象,而是真实原型。在此之后展开相关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进行论述,从性格特点到精神层面,为学生树立道德模范。班主任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完善学生的观点,此时就不是说教教育了,而是讨论的教育模式。其效果远非说教可以达到。
四、鼓励和认同自己的学生
在给学生树立一定的道德模范标准之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然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