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创造纵深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纵深感的概念,掌握在二维平面上创造纵深感的基本方法,如重叠法、大小法、疏密法、色彩法和透视法等。
熟练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一幅具有明显纵深感的美术作品,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和空间塑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纵深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践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方法的运用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纵深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提升艺术素养。
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纵深感的概念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纵深感的方法。
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创作具有纵深感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创造出自然、合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纵深感。
在创作中把握好各种元素的比例、位置和关系,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空间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欣赏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彩色卡纸等)、示范作品、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精彩的3D电影片段,如《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奇幻场景,让学生感受强烈的纵深感和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观看这段影片时,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纵深感。
展示几幅二维平面的美术作品,其中有具有明显纵深感的作品,也有缺乏纵深感的作品,让学生对比观察,说一说哪幅作品更吸引自己,为什么。
引出课题《创造纵深感》,并解释纵深感的概念:纵深感是指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的距离和深度,使画面具有真实、立体的视觉效果。
(二)新授(20分钟)
重叠法
展示一幅简单的水果重叠的绘画作品,如几个苹果相互重叠摆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在这幅画中,我们是如何感觉到这些苹果有前后的空间关系的?”
讲解重叠法的原理:当一个物体部分遮挡另一个物体时,被遮挡的物体看起来就在后面,从而产生纵深感。
让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模拟物体的重叠,感受这种空间关系。
展示更多运用重叠法的作品,如风景中的树木、人物的组合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重叠法在不同题材作品中的应用。
大小法
展示一张校园照片,照片中有远处的教学楼和近处的同学。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楼和同学的大小差异,提问:“为什么远处的教学楼看起来比近处的同学小很多?这种大小差异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视觉感受?”
讲解大小法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大小的物体,离我们越远看起来越小,离我们越近看起来越大。在绘画中,通过表现物体的大小变化,可以营造出纵深感。
进行简单的示范,在黑板上画一排大小不同的圆形,代表远处和近处的气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大小法的效果。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大小法体现纵深感的例子,如马路上的汽车、天空中的飞鸟等。
疏密法
展示一幅森林的绘画作品,画面中近处的树木画得比较密集,远处的树木画得比较稀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从树木的疏密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空间关系?”
讲解疏密法的原理:物体越近,我们看到的细节越多,物体之间的排列越密集;物体越远,我们看到的细节越少,物体之间的排列越稀疏。通过表现物体的疏密变化,可以创造出纵深感。
让学生用线条在纸上简单地表现疏密变化,如画一排长短不一的线条,近处的线条画得密一些,远处的线条画得疏一些。
展示更多运用疏密法的作品,如草丛中的花朵、夜晚的星空等,让学生感受疏密法在不同场景中的运用。
色彩法
展示一幅秋天的风景油画,画面中近处的树木颜色鲜艳、饱和度高,远处的山峦颜色灰暗、饱和度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色彩变化,提问:“这种色彩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空间感受?”
讲解色彩法的原理:一般来说,暖色调和鲜艳的颜色有前进感,冷色调和灰暗的颜色有后退感。在绘画中,通过运用色彩的冷暖、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关系,创造出纵深感。
进行简单的示范,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风景,近处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远处用蓝色、紫色等冷色调,让学生观察色彩变化带来的纵深感。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色彩法体现纵深感的例子,如日出日落时的天空、大海的颜色变化等。
透视法
展示一张笔直的公路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公路两旁的电线杆和路边的线条,提问:“这些电线杆和线条看起来有什么变化规律?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视觉感受?”
讲解透视法的原理:透视是一种符合人眼视觉规律的表现方法,在透视中,物体的轮廓线会向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单元第三课《江山多娇》课件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 第一单元第一课《溪山行旅》课件 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 第一单元第一课《溪山行旅》课件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2).pptx
- 第一单元第一课《溪山行旅》课件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3).pptx
- 第一单元第一课《溪山行旅》课件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 第2单元第1课《多样的绘画空间》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2单元第3课 《超越空间》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六单元第3课 《怀袖风雅 扇上丹青》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七单元第3课《守正创新》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三单元第3课 《方法与实践》教案设计-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四单元第1课《公共空间与环境》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四单元第2课《调查校园公共空间》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四单元第3课 《让校园更美丽》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五单元第1课 《校园里的新鲜事》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一单元第2课 《方法与审美》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一单元第3课 《展示与交流》教案设计 -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