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docxVIP

古诗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象?

答: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包括花灯如千树般绽放、星雨般的落花、宝马雕车和满路的香气、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以及鱼龙舞的热闹场面。

2.“蛾儿雪柳黄金缕”一句中的“蛾儿”“雪柳”“黄金缕”分别指什么?

答:“蛾儿”指的是女子的头饰,形似蛾眉;“雪柳”指的是女子的发饰,如雪般洁白;“黄金缕”指的是女子的金饰,形容其华丽。

3.“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他”指代的是谁?

答:“他”在这里指代的是词人心中所思念的那个人,可能是词人心仪的女子,也可能是词人理想中的知己。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在寻找心仪之人的过程中,经历了千百次的失望与期待,最终在灯火阑珊处意外地发现了那个人,表达了一种意外的惊喜和深深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前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认为春雨是及时雨,能够滋润万物,促进生长。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潜”和“细”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潜”字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在夜间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细”字则强调了春雨的细腻柔和,不张扬,给人以温柔之感。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句中的“俱黑”和“独明”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答:“俱黑”和“独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夜晚的黑暗和江船上灯火的明亮,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红湿”和“花重”有什么含义?

答:“红湿”指的是春雨过后,花瓣上沾满了雨水,显得鲜艳欲滴;“花重”则形容花朵因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饱满,增添了锦官城的春色。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这两句诗描绘了庐山的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看去,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景色,形象地表现了山的立体感和变化多端。

2.“不识庐山真面目”中的“真面目”指的是什么?

答:“真面目”指的是庐山的真实面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庐山复杂多变的自然景观的赞叹,同时也隐含了对事物本质难以完全把握的哲理。

3.“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一种认识论思想,即人们往往因为身处其中而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只有跳出局限,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4.这首诗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答: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多面性,表达了对事物认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的哲理,启示人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能局限于一隅之见。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依傍着山峦渐渐消失的景象,以及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画面。

2.“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字有什么含义?

答:“穷”字在这里是动词,意为“尽”,表达了诗人想要极目远眺,看到更远的地方。

3.“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感,也隐含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目标的哲理。

4.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是什么?

答: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境界的无限追求,主题是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的上阕“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答:上阕描绘了词人昨夜在风雨交加中饮酒至深夜,沉沉睡去,但醒来后仍然感到酒意未消的情境。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中的“卷帘人”指的是谁?

答:“卷帘人”指的是词人家中的侍女,词人询问她外面的情况,侍女回答说海棠花依旧盛开。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4.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是

文档评论(0)

laomolaom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