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蕴含中国非遗文化魅力的植物敲拓染实践活动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美育培养工作不可忽视。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设计植物敲拓染实践活动,并融入高中生物学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培养;高中生物学教学;植物敲拓染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10-0079-03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可见,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需要依靠民族文化背景。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质实体,中学生物学教材以丰富多彩的美育素材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之美,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也是美育的意义所在。[1]
高中生要真正受到美育教育,需要经历体验、思辨及讨论等过程,期间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为了加强对学生美育的培养,近两年多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与研学活动,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帮助学生从课本认识美转化为亲自体验美与感受美。本文基于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拓染,结合相关生物学知识,开展植物敲拓染实践活动,并在操作体验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尝试在实践经历中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引导其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丽。
1植物敲拓染的背景
1.1植物拓染的类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色的国家之一,植物拓染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植物拓染的方式目前可分为敲拓染、煮染和蒸染三种。[2]敲拓染是以新鲜树叶、花朵等植物器官为原材料,用锤子或光滑的石头敲击,使其汁液在天然纤维材料上着色,将植物叶片的轮廓脉络、花瓣的颜色拓印转移。煮染是将新鲜植物器官研磨成粉并加水煮沸,将织物放入其中搅拌并浸透一段时间进行染色。蒸染是将植物器官平铺在织物上放入锅中蒸一定时间,再取出并密封静置来进行染色。其中敲拓染是最为简便的染色方式。
1.2植物敲拓染的价值
植物敲拓染具有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等价值属性。植物敲拓染的原料为大自然中各类植物的根茎叶,取材生态环保。植物材料之所以能够染色,是因为新鲜植物中含有鞣酸,这种物质可以防止蚜虫攻击叶片,还可以与天然纤维结合,将色素保留在织物上。部分植物原料选自中药材,染出来的面料具有活血化瘀等保健功效[3];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的植物染色工艺“种蓝十亩,敌谷田一倾。能自染青者,其利又倍矣。”可见那时染色植物也可作为经济作物。[4]植物拓染能够根据植物自身的色素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在棉、麻、丝等天然面料上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有着自然润泽、清新质朴的低纯度中和颜色的视觉享受,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植物敲拓染的操作简单,教师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融入不同的知识,制定不同的任务。本文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开展植物敲拓染实践活动,将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宣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植物敲拓染的实践活动
2.1材料准备
选材原则:教师可根据不同季节,结合当地的植物生长状况,尽量选取色彩鲜艳、叶片含水量适中且叶片较柔软的植物,该类型的植物拓染在织物上颜色更鲜明,脉络更清晰。
原材料:车轴草、金星蕨、八角金盘、兰草、海棠花、金边黄杨等。
工具:食盐、白色棉布、白色滤纸、鹅卵石、剪刀、透明胶带等。
2.2实践过程
2.2.1明确育人目标
美育过程主要分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四个环节,师生需要根据这四个环节的美育目标,层层递进,共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使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民族文化美具有基本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植物敲拓染的相关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知识、染色原理和制作方法,对敲拓染的流程有基本的了解。
体验美:学生将认识美转化为亲身经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美、观察美,延续学习兴趣,在体验过程中激发创造力。教师可以采用两个学生一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选材、固定等步骤相互帮助,并认真记录每次敲拓染作品的变化。
感受美和创造美:学生用心创作,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发现作品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敲击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手中的植物设计出预期图案,然后在滤纸和棉布上染出心仪的作品。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次的机会,引导其大胆尝试不同的设计与创作。
2.2.2植物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