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

1.中枢部位

-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胸腰段(T?-L?)的灰质侧角。

-副交感神经:一部分起源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如动眼神经核、上涎核、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等);另一部分起源于脊髓骶段(S?-S?)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2.神经节位置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分为椎旁节和椎前节。椎旁节位于脊柱两侧,形成交感干;椎前节位于腹腔内,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等。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节通常位于效应器官壁内(壁内节)或其附近(器官旁节),所以节后纤维一般较短。

3.节前、节后纤维比例

-交感神经:一个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平均比例为1:11-17,这种结构使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引起广泛的反应。

-副交感神经:一个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比例约为1:2,因此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影响范围相对局限。

4.递质与受体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节后神经元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结合;节后纤维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上的α受体和β受体。

-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均为乙酰胆碱,节前纤维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的N型胆碱能受体,节后纤维的乙酰胆碱则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

5.生理功能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使腹腔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跳减慢、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交感神经:抑制胃肠运动,减少消化腺分泌,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活动。

-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运动,增加消化腺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有利于通气。

-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多。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交感神经:使膀胱逼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副交感神经: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

-对眼的作用

-交感神经:使瞳孔扩大,有利于视物。

-副交感神经:使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有利于视近物。

-对代谢的影响

-交感神经: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增加产热。

-副交感神经:对代谢的影响较小,但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利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储存和利用。

6.活动特点

-交感神经: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剧烈运动、紧张、恐惧、激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功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副交感神经:在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较强,主要功能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

文档评论(0)

152****4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