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外比较法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引言: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一历史作为关键阶段,对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得给予充足的尊重。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一味地进行讲授,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没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于表层。而且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很难提起兴趣,对其今后学习进步极为不利。而合理应用中外比较法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初中过渡至高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中外比较法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外比较法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适应学生心理
高一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十五六岁,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大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喜欢思考和分析问题[1]。而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而高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中外比较法,则正好契合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进而能够很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这样还能将学生无意识的比较提升至有意识的比较,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衔接知识体系
就初三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来说,基本都是世界历史部分,而高一阶段的内容是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将两者区分开来进行教学,忽视了衔接,这样对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把握极为不利。而引导学生进行中外比较,学生会因为知识的熟悉而增强学习自信,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知识脱节,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更加的完善。此外,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为的浓郁,教学效率能更进一步。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维能力、个性化发展都严重受阻。对于知识学习来说,比较法是十分有效地一种方式。借助中外比较法,高一历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揭示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明确各自的发展规律。同时,还能让学生站在正确的立场进行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二、中外比较法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由上可知,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应用中外比较法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外比较法分类有很多,不过当前比较常用的主要有历时性与共时性这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1.历时性比较
历时性比较法其实就是说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一是将同类性质的中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2]。例如法国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相同点进行比较:如两次革命都是先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并且动员之后再发动的;还有就是两次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样,学生便更容易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与法国两次革命之后的结果不一样?”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中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却比较充分;从人民力量角度上进行对比,辛亥革命没能依靠群众发动,而法国人民总共发动了三次起义;从封建统治角度上来说,中国的封建统治经过了两千多年,所以影响十分的深远。
二是将不同性质的中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如中国邓小平的改革与美国罗斯福新政。高一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改革背景进行比较,中国是在经过了浩劫后,为了发展经济才开展的,而美国则是经过了经济大危机之后,为了摆脱这种危机而开展的;从改革性质角度进行对比,中国的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改革,而美国则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从改革特点角度进行对比,中国的改革是在保留原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美国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指导和干预;从改革作用角度上来说,中国的改革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振兴提供了助力,美国的改革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2.共时性比较
共时性比较主要就是指对统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一是同类性质的时间比较。例如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在具体比较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异同两个方向着手。通过比较,能够让学生发现两次变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且涉及很多个方面,如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前后相距的时间不长。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救亡图存。不过最终的结果却不一样,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比较,从改革派的力量角度上来说,中国维新派手中并没有太大的权利,所依靠的光绪帝也比较软弱;而日本的倒幕派却具备很强的武装力量,所以最终获得了成功。从改革措施推行来说,中国的地方官都不是很配合;而日本的各项法令却得到了全面地推行。从国际环境角度上来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列强集中侵略的环境,而日本的环境则相对宽松,这也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