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是否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是否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需要考生在明确自己的立场观点基础上写作。题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是否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并促进社会和谐?试题材料的关键词为“网络社交媒体”“真诚交流”“社会和谐”,考生既要分析社交媒体对个体间交流的影响,也要探讨其对社会整体关系的作用。考生需要全面分析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带来
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远距离沟通成为可能(如视频通话、即时消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文字、语音、视频、表情包等);促进社会议题的讨论,增强公共参与(如微博热搜、公益传播)。从消极方面来看:交流碎片化,导致深度对话减少(如“点赞之交”);算法推荐加剧“信息茧房”,使观点极端化;虚假信息、网络暴力影响社会信任。
【参考立意】
1.虚拟连接万千,真心难觅一二
2.天涯若比邻,隔屏亦交心
3.指尖传递温暖,键盘滋生冷漠
4.算法织就信息茧,平台撕裂社会圈
5.点赞易得真谊少,深聊虽罕情意长
佳作展示
指尖传递万千语,心灵难觅一二真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是否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依我之见,网络确实拉近了人们的物理距离,却让真诚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难,甚至加剧了社会隔阂。
推根溯源,网络社交媒介的普及让信息流泥沙俱下,真诚因此缺位。
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却未必“人人说真话”。尼克波兹曼曾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承载的一直是真诚之外的虚浮:当交流媒介从面对面变为屏幕对屏幕,交流的本质也随之改变。朋友圈的精致摆拍、微博的刻意表演、短视频的夸张演绎,无不昭示着一个事实:在社交媒体上,人们更倾向于展示“理想自我”而非“真实自我”。就像“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一个随手拍摄的视频就能引发全网暴力,而当真相大白时,关注者早已散去。这种快餐式的交流,让真诚成为最奢侈的品质。
更何况,算法织就茧房,共识日渐消解,造成的人心的惶恐。
桑斯坦提出的“信息茧房”一语破的,网络社交媒介的普及让算法成为工具,在社交媒体时代愈演愈烈。平台通过算法不断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我们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从购物的喜好,到生活的感悟,再到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迷失在自己的“数字孤岛”之上,此时社会共识便如沙滩上的城堡,被算法的浪潮逐渐侵蚀。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但现在的社交媒体,正在制造“同而不和”的畸形生态。算法困住我们,共识越来越少。
探赜索隐,网络社交媒介的普及让浅层互动盛行,而深度交流式微。
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警示:“我们牺牲了对话,换来了连接。”这句话精准刻画了当下社交媒体的使用现状。从前的车马慢,鸿雁飞书已经成为浪漫的传说,如今,微信“点赞”已成生活的必然,甚至把一句句的问候也压缩成一个个表情包。就像春节团聚时,一家人围坐餐桌却各自刷手机;同学群里热闹非凡,真正需要帮助时却无人回应。这种“点赞之交”的社交模式,已经是生活的日常,网络社交媒介的流行,带来的是与时俱进的便捷,但由此催生出来的确是深度交流的缺位。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技术的胜利,往往以道德的丧失为代价。”少一些精心修饰的表演,多一点推心置腹的交流;少一些非此即彼的攻讦,多一点求同存异的包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数字洪流中,重新找回那份最珍贵的真诚。
虚拟世界万千语,真诚交流一二心
唐代诗人王维曾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人以书信传情,虽远隔千里,却字字真心。而今日,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但点赞、转发、评论看似热闹,却难掩情感的贫瘠。我认为,社交媒体的普及并未真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反而可能加剧社会隔阂。?
甚察之,为什么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不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在社交帐号表演着不同的自我。社交媒体鼓励人们展示精心修饰的“人设”。朋友圈的精致照片、微博的刻意言论,无不经过精心策划。当人们沉迷于“网红打卡”,追求虚假的完美形象,却忽略了真实的情感表达;当算法推荐机制不断强化用户的固有认知,使人们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当“信息茧房”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很难接受外界的信息时网络社交媒介的普及带来了所谓的“伪社交”。这便是根本上网络社交媒介的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docx VIP
- 学生床上用品采购运输配送方案.doc VIP
- 品管圈PDCA提高手卫生依从性.pptx VIP
- 如何从0开始做一个PPT.pptx VIP
- 消防工程文明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制度.docx VIP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表面张力仪器使用说明BZY-101、bzy-201、bzy-102、bzy-202张力仪说明书.pdf VIP
- 802011〕974号 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doc VIP
- 工地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完整优秀版.pdf VIP
- 战舰与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章节测试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