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伽利略号勇气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将人类太空事业延伸到了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关于外星人的猜想至今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外星生命,难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生物的生长需要……宇宙中还有适合生物生长的星球吗?成立探寻外星人研究小组科学辩论会正方我们认为有外星生命存在科学辩论会反方我们认为没有外星生命存在科学辩论会反方正方2018年7月,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火星上发现了1500米深、直径约20千米的一个液态地下水湖,增加了该星球存在更多水乃至生命的可能性。做好《桥梁招标》学习准备利用各种途径,查阅有关桥梁的资料。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的科学杨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宇宙畅想曲》。同学们,学完了灿烂星空后,你尝试进行观星了吗?你会怎样记录自己的观星结果呢?想一想,很久以前的古人,他们会在哪里进行观星,又是怎样进行记录的呢?这座建筑位于我国河南登封,它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所建。你知道古人用它来做什么的吗?再给你点提示,这座建筑物里有各种仪器,包括周公测景台、日晷等。现在你猜出来了吧?没错,这就是古人为了观星所建造的观星台。在古代它还用以观测每天日中日影的长短变化、从而找出季节的变化、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在公元1279年,为了编制历法,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天文测量的建议。河南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27个观测地点之一。1961年,观星台被我国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知道了吧,古人就是在观星台上面对天空点点繁星,观察、探索、想象……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古人是怎样记录的呢?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天文观测和记录。这就是古人绘制的星图,星图是恒星观测的一种形象记录,你能看出来它记录的是什么吗?
敦煌星图为世界现存古星图中星数较多而又较古老的一幅。它的总长约4米,星图上按圆圈、黑点和圆圈涂黄三种方式绘出了1300多颗星星的位置。展示了从古代中国可见的整个北天星空。这张图呈现的是其中的北斗七星组群。就在这里,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此外,这份星图中标注的北斗、太阳首、天理、文昌均属于我们熟悉的大熊座。古人发现只是靠肉眼观测,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直到有一个新的天文工具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更远的天空,从此开创了观察宇宙的新时代。这就是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通过这台望远镜,伽利略首先成功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他还发现木星有四个易见的小点,即是它的卫星。从此人们能够从更大的视野中观察宇宙当中的星体,同时也对宇宙的奥秘更加的好奇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不满足于地面观测,开始尝试在太空中建立天文台使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这是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上的光学望远镜。2019年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遗产场”(HLF),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图谱,由哈勃在16年间拍摄的7500张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约265000个星系,其中有些已至少133亿岁“高龄”,对这张照片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更早的宇宙历史。400多年来,各种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最重要的工具。同学们,我想你一定知道陆地上、海洋里有实验室,但你知道吗,太空中也有实验室。大家看,这就是运行在距离地球表面300多千米的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它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它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目前,中国也正在建设“天宫”载人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我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具备独立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调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这些太空实验室,为人们开展更多宇宙探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同学们,这口“大锅”你一定认识吧?没错,这是我国在贵州山区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它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作为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航拍中国天眼片段)视频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