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抢分密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不仅实现了破圈层传播,更在国内外掀起一波“中华典籍热”。
精雕细琢,让写在古籍里的中国故事“活”起来。节目组经过近一年的酝酿策划与反复打磨,数十次咨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近200名专家学者,邀请“读了一辈子”相关典籍的权威学者参与创作,每期整理几百万字资料,保证了节目中史实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以节目首期《尚书》为例,节目组就请教了65位相关专家,查阅了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修改了53次剧本,使得服装、道具、化妆、背景音乐等每个细节都丝丝入扣。
为提升节目质感,主创团队创新设计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多元叙事模式,突出戏剧化结构、影视化表达,让多种艺术形态交相辉映、兼容混搭,将晦涩难懂的典籍语言创造性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舞台故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老戏骨倪大红将年逾九旬的“护书人”伏生的语速、神态、动作演绎到极致;李光洁一人饰演老中青三个时段的宋应星,留下了袁隆平和宋应星跨越时空“握手”的难忘场面;王洛勇用一场极具感染力的泪别,诠释出《橘颂》中的浓浓家国情。这一切都在总台主持人撒贝宁担任的“当代读书人”角色引导下完成,其代入视角和共情能力对受众加深理解古籍内涵和精神大有裨益。同时,专家学者以“看剧人”身份现场解读,畅谈感受,更容易引发受众共鸣,开启一场兼具艺术熏陶和精神洗礼的文化之旅。
创新创意,让深藏典籍的中国精神“火”起来。典籍里蕴含的中国精神有我们要大力弘扬的“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了将弘道之人刻画好,主创团队在遴选核心人物上下了大功夫。例如节目从《尚书》中遴选出嗜“书”如命的伏生,讲述了他幼年学“书”、晚年讲“书”、家中藏“书”、穿越看“书”的故事,表现其一生护“书”的执着;《孙子兵法》以作者孙武和好友伍子胥的视角,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和平基因;《徐霞客游记》表现了徐霞客秉持母亲的愿望纵横天地之间,不计朝暮、不畏山海的理想与豪迈。主创团队跳出典籍,重点刻画核心人物,通过人物领悟典籍里的中国精神,让观众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看完后热血澎湃、泪流满面。
技术赋能,让典籍激发的中国力量“涌”出来。首先是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开创性打造沉浸式四度叙事空间。其次是融合电视文艺拍摄、戏剧拍摄、电影拍摄三种拍摄手段,以影视级置景、道具、灯光、分镜头脚本的标准,使戏剧表演在电视节目中呈现出电影级影像。这种将技术、艺术、思想、内容叠加杂糅的探索体现了一种创造力,其所产生的深厚文化内涵、精品戏剧展现和电影级画面呈现,让更多观众感受到强大的中国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播出后持续引发现象级传播。它对于主流媒体探索典籍当代化传播,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深入人心,用文艺提振行进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摘编自唐经刚《“典”赞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籍里的中国》是一个优秀的文化节目,不但实现了破圈层传播,还在国内外掀起一波“中华典籍热”。
B.《典籍里的中国》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保证了节目中史实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细微处见真章。
C.《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性地采用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多元叙事模式,呈现出了较好的节目质感。
D.《典籍里的中国》技术赋能是指环幕投屏,实时跟踪,融合电视文艺、戏剧、电影等拍摄手法的新科技手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举节目首期《尚书》为例,在论证中使用准确的数据,诠释了节目组“精雕细琢”的专业精神。
B.文章对比撒贝宁和专家学者的角色身份,以突出多元叙事模式促进观众理解古籍内涵和精神的作用。
C.文章列举节目中的伏生、孙武、伍子胥、徐霞客等人物,赞扬节目组“以人弘道”的构思独具匠心。
D.文章分析了《典籍里的中国》成功的原因,除了“精雕细琢”外,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6 诗歌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题型考前巩固卷(解析版).docx
- 09 作文-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题型考前巩固卷(解析版).docx
- 09 作文-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题型考前巩固卷(原卷版).docx
-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意义Word版含解析.docx
-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1.1经纬网与地图word版.docx
-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的选择题训练word版.docx
- 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预测(三模)英语word版.docx
-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北京版)(二)word版含答案.docx
-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北京版)(三)word版含答案.docx
-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北京版)(一)word版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