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NAS 25-2023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docx

T_CNAS 25-2023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25—2023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Nursingcareforclosedchestdrainage

2023-01-31发布2023-05-01实施

中华护理学会发布

I

T/CNAS2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玉芬、丁炎明、汪晖、路潜、刘延锦、付丽、蒋银芬、高艳红、叶志霞、王薇、邓海波、周静、庞冬、王颖、王玉英、李卡、刘玮楠。

T/CNAS25-2023

1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基本要求、置管准备与配合、病情观察与护理、引流装置维护、引流装置更换、拔管护理、并发症识别及护理。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胸腔闭式引流closedchestdrainage

将胸腔引流管一端经胸壁置入胸膜腔,另一端连接胸腔引流装置,借助气压差或重力引流胸膜腔内积气、积液,达到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组织复张的技术。

3.2

胸腔引流装置chestdrainagesystem

一种由连接管、一次性引流瓶或闭式引流袋等组成,与胸腔引流管相连,排出胸膜腔内积气和(或)积液,并阻止空气和(或)液体进入胸膜腔内的引流装置,分为水封式和干封阀式。

3.3

干封阀(单向阀)drysealvalve(one-wayvalve)

引流装置上可使患者呼气时排出气体和(或)液体,在吸气时使大气与患者胸膜腔的通路关闭的阀门。

3.4

数字化胸腔引流装置digitalchestdrainagesystem

一种由内置负压吸引泵、单向阀、数字显示器、充电电池、连接管和一次性引流瓶等组成,具备引流、胸膜腔负压监测、漏气监测、数据分析等功能的干封阀式便携胸腔引流装置。

3.5

皮下气肿subcutaneousemphysema

胸部皮下组织等部位出现气体积存的征象,视诊可见胸壁、颈部等部位肿胀,触诊可引起气体在皮

2

T/CNAS25-2023

下组织内移动,有捻发感或握雪感。

3.6

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pulmonaryedema

继发于气胸、胸腔积液或肺不张等各种原因所致肺萎陷后,肺迅速复张时所发生的急性肺水肿。

4基本要求

4.1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安装胸腔引流装置,保持装置密闭和通畅。

4.2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引流液颜色、性状、量、速度、气体逸出等情况,及时识别并处理并发症。

4.3非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的清洁、消毒与更换,应遵循WS/T367规定。

4.4应告知患者及照护者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带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置管准备与配合

5.1置管前应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如乳胶、麻醉药物等)、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5.2应根据医嘱准备置管用物和药物,协助医师置管。

6病情观察与护理

6.1应至少每4h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听诊呼吸音,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幅度。

6.2应每日检查置管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皮肤过敏以及伤口敷料有无松脱、污染等。

6.3应了解不同疾病引流物的特点(见附录A),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速度、气体逸出情况

及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调整观察频率。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通知医师处理:

——引流装置中出现大量鲜红血液、引流物浑浊或有沉淀、脓栓;

——术后引流患者血液量>200ml/h;

——乳糜胸患者引流量>200ml/d;

——引流装置内大量气体突然逸出、气体逸出突然停止或气体持续逸出。

6.4应根据病情需要,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见附录B)和早期活动。

6.5一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