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国数课”:数学课程思政的新样态
我问我自己:“国数课”是国家级的数学课吗?虽然“自行车”并不是自己行走的车,但是我们无法阻正他人望文生义。因此,在2024年1月28日3点多的梦里,我得到“国数课”这个词之后,4点11分就在工作室的微信群中界定—“国数课”不是取代数学课,而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的简称。“国数课”是在数学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数学,以及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的深度学习和理解。
我问我自己:“国数课”在数学课堂上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会不会是穿靴戴帽、植入广告?后来,我在《教育研究与评论》《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中国基础教育》《北京教育》等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标题中都含有“国数课”的文章。2024年6月11日至14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在江苏省海安市举行学科名家系列研讨会首场活动,深度探讨了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深入践行数学课程思政。而后在全国20多个地区举办了30多场“国数课”的研讨会。“梅花欢喜漫天雪”,《数说长征》《数说长江》《数说中国高铁》《数说中国高速公路》《图说华为手机》《数说中国天眼》《杨辉教我们学数学》《丘成桐教我们学数学》《港珠澳大桥的秘密》《国庆万架无人机》苦心孤诣、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如盐入水的“国数课”得到与会者的一致称赞,课中落泪的师生并非“绝无仅有”。
现在,我对“国数课”的界定是“国数课”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数学课”的简称,是我为祖国教数学使命感的新表达,是努力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的新作为,是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国数课”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选取合适的“中国故事”,将爱国和数学相连接,既可以用“中国故事”讲好数学,又可以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以爱国为数学添温暖,用数学为爱国增理性。
我问我自己:创作“国数课”是不是很难?会不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创作“国数课”实属不易。我创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的《认识百分数》《阅兵之美》《半条被子》《老子教我们学数学》《华罗庚教我们学数学》《中国剩余定理》《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上完这些课,我听到最多的话是:“华校长,您这样从0到1的数学课,真是棒!不过,这样的课只有您才能上出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我梦中得到“国数课”这个词的初心。创作“国数课”的辛苦,我尝了一遍又一遍。试问,天下哪有不劳而获的美事?有痛苦才会有欢乐,创作的苦吃尽,甘才会来。我觉得我们是用生命去创作比生命更长久的作品。工作室成员纷纷表达道:“师父,创作‘国数课’有瘾,我还想创作!”我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座右铭在“国数课”中真正体现出来了。
我创作“国数课”是从改变阅读开始的。“有心地读无用的书,无心地读有用的书”是我的心得,因此我在《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的课始讲道:“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我读了不少于10遍。书房中有关陈景润的20多本书,我都读了。所以,今天和同学们分享陈景润的故事,我心中特别有底气!”
这样的“国数课”,有“国家标准”,有“国学根基”,有“国际视野”,给数学课涂上爱国的底色,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