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471-2018 “沪优9803”水稻栽培技术规程.docxVIP

DB43∕T 1471-2018 “沪优9803”水稻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7.060B20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471—2018

泸优9803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RegulationsforthericecultivationtechnologyofLuYou9803

2018-09-07发布2018-12-07实施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43/T1471—2018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品种来源 1

4特征特性 1

5产地环境 2

6栽培技术 2

7档案管理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病虫草害化学防治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田间管理档案 5

DB43/T1471—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常德市农学会、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德市政协、常德市农业委员会、常德市老科协农业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德市农学会、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德市政协、常德市农业委员会、常德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文凯、邓正春、吴仁明、吴平安、徐超文、杨宇、杜登科、杨柳、李丽华、操成波、刘大锷、张忠武、朱一星、李逢喜、罗金梅、王朝晖、步洪凤、伍中胜、覃建忠、刘茂秋、张运胜、贺艳艳、陈杰、邓丽芬、邓龙飞、毛福秋、向小平、唐植槐、聂健、杨纯光、谢辉、甘信斌、贺学红、刘寅初、刘玉春、廖林凤、胡淑云、赵正林、熊桂华、刘国平、陈德清、王亮、潘萌、马永春、刘丽平、袁振中、刘克勤、沈昌健、朱建军、刘晓霞、彭永胜、杨才兵、李本旦、罗元峰、文玮、熊夔、唐慧、李飞翔、孙元学、青志桃、覃立群、高汉清、欧阳江南、杜云。

DB43/T1471—2018

1

泸优9803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泸优9803水稻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地区泸优9803水稻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3品种来源

泸优980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泸98A×泸恢H103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1013)。该品种被湖南省农委遴选为重金属镉低吸附品种。

4特征特性

4.1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4d。株高126.7cm,株型适中,长势繁茂,节间、颖尖黄色,柱头白色,熟期转色好。穗长25.3cm,每公顷有效穗数231万穗,每穗总粒数17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9.2g。

4.2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7级。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茎秆粗壮,抗倒伏。适宜在稻瘟病轻发区做一季中稻栽培。

4.3品质

整精米率62.6%,长宽比2.9,垩白粒率60%,垩白度12.0%,胶稠度48mm,直链淀粉含量22.4%。

4.4产量

该品种2008-2009年参加了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8794.50kg/hm2,

DB43/T1471—2018

2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0%

增产极显著

增产点比率78

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8527

5kg/hm

2

.,。.6%。,.,

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7%。

5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116的规定。

6栽培技术

6.1培育壮秧

6.1.1苗床准备

苗床要求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肥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