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八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铸造了九鼎以象征九州。九鼎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拥有九鼎就意味着拥有天下。这一传说反映了()

A.夏启已经建立了国家 B.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

C.早期国家的政治观念 D.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大禹铸造了九鼎以象征九州,拥有九鼎就意味着拥有天下,体现了强调国家的统一和天命归属的政治观念,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大禹,而非大禹的儿子夏启时期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铸鼎,未提及具体的铸造过程和技术,不能断定“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大禹铸九鼎,而非大禹治水,排除D项。故选C项。

2.秦汉时期,政府机构中划分出“公”“私”两类税收机构。由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所收的田税归政府,由少府所收的税赋供皇帝本人及皇室生活开支。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血缘政治发挥作用 B.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C家国同构色彩浓厚 D.皇室与政府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政府有“公”“私”两类税收机构,“公”的如治粟内史等收田税归政府作公共开支,“私”的少府收税供皇室开支。这体现国家政治管理和财政税收上,对国家与皇室事务有区分又有联系,国家财政为皇室设独立渠道,反映出当时家国同构特点,C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税收机构的划分及用途,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权力分配等血缘政治的内容,无法得出血缘政治发挥作用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土地私有制的相关内容,如土地的买卖、兼并等情况,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税收机构的划分并不能直接说明皇室与政府之间存在矛盾,这种划分更多的是基于家国同构的理念下对财政收支的一种安排,而不是体现两者的矛盾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史载,自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至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短短5年之间.国家控制的课户减少了约360方,课口减少了约520万。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直接后果

B.是黄巢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

C.说明国家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成为两税法出台的主要诱囚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天宝十四载(755年)至乾元三年(760年),国家控制的课户和课口大幅减少,这一状况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两税法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种课口和课户的变化成为两税法出台的重要诱因,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始于755年的安史之乱直接导致了唐朝社会动荡不安,大量人口流亡,排除A项;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家课户和课口减少并不是国家主动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的结果,而是安史之乱等因素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流亡,排除C项。故选D项。

4.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六国、北朝时期)壁画中的“天女”形象,线条勾勒“绵”“缓”“韧”“细”“圆”“转”,强调精神性,翩然而飞,满壁风动,以飘带、流云、天花、人物动势巧妙的彰显画面动感。由此可见,这些壁画()

A.折射出丝绸之路的繁荣 B.反映了佛教的广泛传播

C.带有“以形写神”的风格 D.寄托了作者的教化追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描述中的“天女”形象通过细腻的线条勾勒与画面的动感表现出一种精神性的“翩然而飞”,这是典型的“以形写神”风格,强调人物的精神和内在气质。这正是壁画艺术中“以形写神”的设计体现,C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了壁画中“天女”形象和呈现的特点,不能反映丝绸之路是否繁荣,排除A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