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所示内容可用于说明楚国()
来源
概况
备注
《淮南子》
吴(吴国)师“五战入郎,烧离府之粟”
高府即楚国都城储谷的大仓;昊师入郢发生在楚国灵王、平王衰乱之后
考古发掘
战国时代楚国郎都铸造作坊遗址中发现五处被大烧过的稻术遗述,最大的一处长约3.5米,宽的1.5米,厚5—8厘米
考古学家认为这五处是作坊自用的储粮地
A.井田制全面解体 B.粮食储备体系完备
C.手工业技术高超 D.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从《淮南子》记载吴师入楚国鄧都烧储谷的大仓,以及考古发掘中楚国鄧都铸造作坊遗址中有五处被火烧过的较大规模储粮遗迹可知,楚国都城有粮食储备,作坊也有储粮,这反映出楚国粮食产量已有一定规模,可用于说明楚国农业生产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井田制的信息,无法得出井田制全面解体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提到了楚国都城有储谷的大仓以及铸造作坊遗址中有储粮地,但仅从这些信息不能充分说明楚国粮食储备体系完备,“完备”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在强调粮食储备,并未体现手工业技术高超,排除C项。故选D项。
2.268年,晋武帝颁布《晋律》,该律对汉、魏以来的律令条文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将维护“亲亲、尊尊”学说的五服制度纳入律中。由此可知,《晋律》的制定()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完善了律例合编的编撰方法
C.维护了伦理纲常 D.体现了西晋多元文化的融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晋律》将维护“亲亲、尊尊”学说的五服制度纳人其中,而“亲亲、尊尊”是传统伦理纲常的核心要素之一,体现了《晋律》维护伦理纲常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晋律》的制定维护了伦理纲常,材料未提及该举措对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律例合编的编撰方法的完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仅将五服制度纳入《晋律》,不能体现西晋多元文化的融汇,排除D项。故选C项。
3.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富商和农民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受邀为地方代表参与相关决策。宋朝时期开展的15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有10次充分听取了地方代表的意见。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A.中央集权有所削弱 B.基层民众实行地方自治
C.治水策略发生变化 D.政府注重平衡地方利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让江南地区的富商和农民作为地方代表参与水利工程决策,宋朝政府多次听取地方代表意见,这表明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等事务中,考虑到了地方的声音,注重平衡地方利益,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无法得出中央集权有所削弱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基层民众参与了水利工程决策,但这不等同于实行地方自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治水策略改变的内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宋代,根据有无产业划分主户和客户。“佃人之田,居人之地”的客户可以取得国家编户齐民的身份地位。这改变了魏晋以来的私属状况,标志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从“身份管控”向“经济调控”的重要转型。这说明宋代()
A.政府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B.农村阶层分化加剧
C.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 D.户籍制度名存实亡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宋代户籍制度的变化说明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被严格束缚于特定身份下,由此可知,宋代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基层的社会控制加强和农村阶层分化加剧,排除AB两项;宋代有明确的主户、客户划分,户籍制度并非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C项。
5.乾隆年间,各地地方志记载,玉米“但得薄土,即可播种”,“虽山巅可植,不滋水而生”,“盘根极深,西南山陡绝之地最宜”。这说明玉米的传入()
A.催生了旱田农业技术体系 B.扩大了农用地的面积
C.破坏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 D.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但得薄土,即可播种”“虽山巅可植,不滋水而生”“盘根极深,西南山陡绝之地最宜”可知,材料表明玉米对种植环境要求低,能够在以往难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进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西路片七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点石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二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