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北宋的苏轼和曾巩都是嘉佑二年(1057年)的新科进士,那一年苏轼20岁,曾巩38岁,他们的恩师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们仨,后世都被称作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任京官9年后,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任通判。通判的职责要求是: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这一年越州发生饥荒,曾巩就通告所属各县,要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据统计共有十五万石,曾巩同意将这些粮食比正常平仓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出,顺利地度过了饥荒之年。
西兴那时应该属于越州(今浙江绍兴)管辖,宋朝时西兴有兵,设捍江营,编制200人;都巡寨,编制138人;西兴寨,编制132人。这种编制,体现了西兴作为江南巨镇的规模,它的主要功能,已经不是打仗,而是交通、商贸、民生的保障。曾巩是个做事认真的官员,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70)作了《鉴湖图序》,说以西棱渡为源头的浙东运河是一条“漕渠”也就是“运粮之河”,漕粮自浙东运河到达西兴之后,渡过钱塘江,经由京杭大运河运抵京师。
当年曾巩外放越州,同年同门好友苏轼赠诗一首:《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醉翁门下士,杂沓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昔从南方来,与翁两联翩。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羶。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那句“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评价非常高,曾巩这朵花儿开,其他的花都很难看。
何曾料想朝廷于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派苏轼到杭州任通判,这对同年同门好友也就可以像唐朝的白居易与元稹一样,或者从西兴过钱塘江到杭城,或者从杭城越过钱塘江到西兴。苏轼比曾巩会交游,他曾与宋僧道潜同游,有诗相赠:“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杭州的府郡在凤凰山,那里有望海楼,此楼可眺钱塘江大潮,苏轼写了《望海楼晚景》:“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曾巩或许也在西兴的驿馆的高楼上看钱江潮,他有一首《西楼》写得也很传神:“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俩位同年同门好友交往和交集不是很多,但是,很交心,他们不论是仕途坎坷,还是前路迷茫,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他们的人品才华,也被后人所公认,同列唐宋八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