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吃饭窒息急救措施.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讲

XXX

日期

日期:

小儿吃饭窒息急救措施

Contents

目录

窒息危险识别

急救基本原则

海姆立克急救法

心肺复苏配合

后续处置流程

急救培训建议

PART

01

窒息危险识别

常见食物风险类型

如糖果、坚果、小水果等易造成窒息。

圆形坚硬食物

如整颗葡萄、果冻、大块肉类等易噎住喉咙。

滑腻食物

如糯米团、棉花糖等易粘在喉咙。

粘稠食物

如瓜子、花生等。

小而硬的食物

咀嚼能力不足

婴幼儿咀嚼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咀嚼食物。

01

食道狭窄

婴幼儿食道较窄,易导致食物堵塞。

02

好奇心强

婴幼儿喜欢将物品放入口中,易引发危险。

03

协调能力差

婴幼儿吞咽与呼吸协调能力不完善,易误吸食物。

04

婴幼儿行为特征分析

早期症状判断标准

出现呛咳

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的呛咳反应。

01

呼吸困难

气道被食物堵塞,导致呼吸困难。

02

面色发紫

窒息导致缺氧,出现面色发紫现象。

03

失去反应

严重窒息时,婴幼儿可能失去反应,甚至心跳停止。

04

PART

02

急救基本原则

4分钟以内

窒息发生后,最重要急救时间是在4分钟之内,务必迅速进行急救措施。

呼吸道异物阻塞

若小儿因呼吸道异物导致窒息,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急救黄金时间说明

不同年龄处置区分

采用头低脚高的姿势,拍打后背,促使异物排出。

婴儿(1岁以下)

可使用手指深入口腔刺激咽部,引起呕吐反射,帮助排出异物。

幼儿(1-3岁)

可采用腹部快速按压法,将异物挤出。

学龄前儿童(3-6岁)

错误操作禁忌提示

勿因效果而停止急救

在急救过程中,不要因为小儿暂时好转或哭出声而停止急救,需持续观察并确认异物完全排出。

03

在急救过程中,不要强行给小儿喂食或喂水,以免造成呕吐和窒息加重。

02

勿强行喂食或喂水

勿盲目拍打背部

在不确定异物位置时,不要盲目拍打小儿背部,以免造成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01

PART

03

海姆立克急救法

婴儿版标准操作步骤

前期准备

背部拍击

胸部按压

重复操作

施救者首先取坐位,将婴儿面朝下置于一侧前臂上,同时用手托住婴儿的下巴以保持其头部稳定。

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尝试清除气道内的异物。

如拍击无效,则将婴儿翻过来,在胸骨下部(即两乳头连线下方)进行5次快速、有力的按压。

若异物仍未排出,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被清除或婴儿失去反应需进行心肺复苏。

儿童版实施要点

腹部冲击

对于较大儿童,施救者可站在或跪在孩子身后,环抱其腰部,并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孩子腹部中线位置,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用力向上、向内快速按压腹部,以形成冲击气流,帮助异物排出。

自主咳嗽

鼓励孩子自主咳嗽,通过咳嗽的力量将异物咳出。

及时求助

如孩子无法自主咳出异物或失去意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反复练习

家长应定期与孩子一起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实施。

力度更大

位置调整

成人施救时,由于患者体型较大,需要施加更大的力度才能形成有效的冲击气流。

根据患者的体型和具体情况,施救者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和手法,以确保冲击气流能够准确地作用于患者腹部。

成人辅助手法差异

紧急处理

如患者失去意识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预防为主

对于易发生气道堵塞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吞咽困难者等,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PART

04

心肺复苏配合

自主呼吸恢复判断

观察呼吸

观察患儿胸廓起伏,判断是否有自主呼吸。

01

听诊呼吸音

用听诊器听诊患儿肺部,判断是否有呼吸音。

02

观察面色

若患儿面色红润,说明自主呼吸恢复;若面色青紫或苍白,说明自主呼吸未恢复。

03

胸外按压深度频率

胸外按压深度约为儿童胸廓厚度的1/3,即大约5厘米。

按压深度

每分钟按压频率在100-120次之间,保持连续、稳定的按压节奏。

按压频率

按压胸骨下半段,即胸骨柄与剑突之间。

按压部位

人工呼吸配合技巧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03

每分钟进行8-10次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配合进行。

02

人工呼吸频率

人工呼吸方法

捏住患儿鼻孔,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钟,吹气后松开鼻孔。

01

PART

05

后续处置流程

急救后送医指征

呼吸困难持续存在或加重

若急救后孩子仍然呼吸不畅,或呼吸急促、费力,应立即送医。

意识不清或嗜睡

喉头水肿

急救后孩子若意识模糊,或长时间处于嗜睡状态,需送医检查。

急救时发现喉部有明显水肿,或孩子有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应及时就医。

1

2

3

并发症观察项目

窒息后综合症

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

01

吸入性肺炎

窒息后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需留意孩子是否出

文档评论(0)

133****73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