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获评“2020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某遗址,发掘出三重大型环壤、大型院落式基址、祭坛、牙雕家蚕等遗迹、遗物,还出土了大量的彩陶、石器、骨器以及碳化的农作物种子。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仰韶村遗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该遗址有复杂的环壕防御设施、大型院落式基址、精美的牙雕家蚕等,还有发达的彩陶制作工艺、碳化农作物种子等,这些特征显示它应该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此时人类社会已经有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成熟的农业和手工业。仰韶村遗址与该遗址同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且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D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河姆渡居民生产的不是彩陶,而主要是黑陶,与材料中遗址出土大量彩陶的特征不符,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主要是以宫殿建筑群为中心,通过道路、城墙等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都城的规制和防御功能,与该遗址的环壕防御设施不同,且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黑陶、棕陶次之,少见红陶,与该遗址出土大量彩陶存在明显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表为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中“禾”字部汉字字义的分类情况。这可用来研究,当时()

字义分类

数量(个)

百分比(%)

粮食作物的名称与种类

名称

15

43

17.24

45.98

种类

28

32.18

田间耕种管理

措施

16

18.39

收获与贮藏措施

成熟

7

18

8.05

2069

收获

5

5.75

饥荒

1

1.15

贮藏

5

5.75

农业经济生活

计量单位

8

10

9.20

11.49

田赋租税

2

2.30

A.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内涵 B.农业经济生活丰富多元

C.政府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 D.粮食作物种类较为单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禾”字部汉字字义涵盖了农业生产从粮食作物的种类到田间耕种管理,再到收获贮藏,以及与农业经济生活相关的计量单位、田赋租税等多个方面,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对《说文解字》中“禾”字部汉字字义进行分类,并未提及任何与民族交融相关的信息,没有体现出民族交融对文化内涵的影响,所以无法从材料得出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内涵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到“田赋租税”相关的汉字有2个,但这并不能直接表明政府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仅仅从汉字的数量无法推断出赋税政策的变化以及农民实际承担赋税的轻重情况,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结论,排除C项;从材料中“粮食作物的名称与种类”中种类有28个,名称有15个,可知涉及到的粮食作物有多种,并非种类较为单一。这说明东汉时期在“禾”字相关所涵盖的粮食作物方面,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B项。

3.在唐朝,有资格从事“丝绸外贸”者,不是官方运输队(为边州“互市”转运绢帛),就是诸蕃“朝贡贸易”使团。而唐朝“最大的丝绸集散地”为长安国库,其经济职能(国库财政支用)之一就是“丝绸外贸”。由此可知,唐朝“丝绸外贸”()

A.源于经济格局的变动 B.禁绝了民间丝绸交易

C.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D.确保了国家外交安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丝绸外贸”主体及集散地凸显官方主导,“丝绸外贸”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对国家财政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唐朝通过“丝绸外贸”,展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文化魅力,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政治联系,是唐朝推行对外友好政策、构建以唐朝为中心的宗藩关系的重要手段。边州“互市”也有助于稳定边境局势,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是唐朝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正确;唐代“丝绸外贸”模式的核心是政治和国家管理需求,而不是经济格局变动(如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差异导致的资源互补需求等)催生的商业贸易扩张,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丝绸外贸”,并未涉及国内的丝绸交易,况且唐朝长期允许绢帛作为货币使用,排除B项;唐朝的“丝绸外贸”有利于国家外交安全,但“确保了”的说法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