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前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距今4000—3000年)中的A组实测图,图中包含了大量“禾苗人”形象(亦称“稻米人像”)。图中内容有助于研究当地先民()

A.审美意识觉醒 B.文化交流的范围

C.主粮作物的选择 D.精耕细作的传统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禾苗”是被驯化的栽培稻产物,包含大量“禾苗人”形象的岩画有助于研究水稻在当地先民种植结构中的地位,C项正确;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就已经开始觉醒,排除A项;尽管连云港位于北方地区,但人们对水稻的认识也不一定来自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排除B项;精耕细作的传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区确立主导地位而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20世纪时,考古工作者在欧洲一座凯尔特人首领墓葬(公元前6世纪)中发现了中国丝绸织物残片;此前,人们已在公元前1千纪中叶至前3世纪的南西伯利亚某遗址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这些发现()

A.可说明农耕文明的优势 B.可印证青铜文化的起源

C.可证实游牧民族的迁徙 D.可探究亚欧贸易的渊源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时空信息显示,可能在西汉正式开辟丝绸之路前,亚欧文明之间已经存在不稳定的丝绸、铜器贸易行为,这些发现可用于探究早期亚欧贸易的渊源,D项正确;单凭在欧洲、北亚地区发现中国商品,不足以说明农耕文明具有优势,排除A项;公元前2千纪的中国商代已出现成熟的青铜文化,排除B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这些中国商品是不是由游牧民族带到北亚和欧洲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嘉应庙敕牒碑》记载了宋代南浔镇的诸多信息,如“礼部状(文书),准(依据)咸淳六年(1270年)正月二十七日敕节文……本镇保明诣实(明确核实相关情况),申州乞(向州政府申请)施行。州司所据承节郎、监安吉州南浔镇事……本州保明是实(情况已核实),申本司乞施行”等内容。这些碑文体现了宋代()

A.镇级区域行政治理特点 B.嘉应地区军镇设置情况

C.皇权专制在基层的渗透 D.市镇专业化的生产分工

【答案】A

【解析】《嘉应庙敕牒碑》碑文中提到,南浔镇的行政事务需要遵照上级规定和指示,本镇核实情况后向上级政府报告,申请准许施行,体现了当时镇级区域的行政治理特点,A项正确;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南浔镇属于军镇还是市镇,排除B项;材料体现政府对基层的管理,主要与中央集权而非皇权专制有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市镇的行政管理,而非经济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

4.明初,轮班匠是景德镇官窑的主要劳动者,这些匠户世代不得脱籍,不得转行。明朝后期,官窑也普遍雇用民间的工匠,受雇者逐渐承担了本应由匠户承担的部分劳役。这一转变()

A.反映了生产关系出现革新 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潮流

C.规范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巩固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

【答案】B

【解析】雇用民间的工匠取代服劳役的匠户,有利于优化劳动力来源,调动生产积极性,提升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瓷器生产产量提升和技术改进的需求,B项正确;雇用民间的工匠并未根本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排除A项;政府对匠户的控制放松,体现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非规范,排除C项;明朝中期以后,在许多行业内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逐渐被私营手工业所取代。且官营手工业的衰落有复杂深刻的原因,仅凭一项举措不足以巩固其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5.图1、图2所示为建于清代中期某地的民居建筑群,以布局规整,檐部及梁头均为雕刻的斗拱和垂莲柱为特色。这类传统民居广泛分布于()

A.中原地区 B.湘西山区

C.福建南部 D.徽州一带

【答案】A

【解析】图中的民居具有明显的四合院结构,布局规整,外墙平整、厚实,与华北平原地区的气候特征相适应,A项正确;湘西山区的吊脚楼民居注重防潮和防虫蛇,排除B项;福建南部的土楼布局与图中的民居存在明显不同,排除C项;徽派建筑注重防雨、防潮,与图中所示建筑的特征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