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检(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检(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检(二模)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逸周书》载,“惟天不享于殷……夷羊在牧,飞鸿过野”。商周之际,周人多次提及“夷羊(传说中的神兽)在牧”。这类说法旨在(???????)

A.彰显历史传说价值 B.探讨殷商灭亡的原因

C.强调天命转移的必然 D.记录政权鼎革的异象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惟天不享于殷……夷羊在牧,飞鸿过野”“夷羊(传说中的神兽)在牧”可知,上天已不再保佑商朝,传说中的神兽也出现在牧野,这说明周人认为商朝灭亡是天命所归,周朝取代商朝也是天命转移的必然,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这种说法的目的,并不是历史价值,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探讨殷商灭亡的原因,而是强调周朝取代商朝是一种必然,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并不是为了记录政权鼎革的异象,主要是为了强调周朝取代商朝是天命转移的必然,排除D项。故选C项。

2.汉武帝时,举为孝廉者多是博通经学的儒者;东汉前中期,郡国所举则多“辨职俗吏”。这一变化体现了(???????)

A.选官标准的务实调适 B.郡国权力的膨胀

C.“以吏为师”观念兴起 D.儒家思想的式微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举为孝廉者多是博通经学的儒者;东汉前中期,郡国所举则多‘辨职俗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重视儒学,以儒者为孝廉,而到东汉前中期,郡国推举多为能处理实际事务的“俗吏”。这反映出随着时间推移,选官标准从注重儒学经学向注重实际处理政务能力转变,是一种务实的调适,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选官标准的变化,并没有直接涉及郡国权力的变动,无法从选官人员身份的变化得出郡国权力的变化,排除B项;“以吏为师”观念的兴起主要发生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虽然东汉前中期推举的儒者减少,但不能说明儒家思想式微,儒家思想在汉代之后依然是正统思想,并且在社会中有广泛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表为学者估算的盛唐时期中原地区农家放牧与种植收益对比表。据此可推知,中原地区(???????)

项目

放牧

种植

亩均收益∕年

折粟0.09石

折粟1.765石

A.自然地理条件明显变化 B.社会环境安定有序

C.传统生计方式地位稳固 D.均田制度普遍实施

【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种植的亩均收益(折粟1.765石)远高于放牧的亩均收益(折粟0.09石),在这种收益差异下,种植作为传统生计方式,因其更高的收益使得其地位稳固,C项正确;题干中仅呈现了盛唐时期中原地区农家放牧与种植的收益对比,并没有任何关于自然地理条件变化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表格重点在于展示放牧和种植的收益情况,并没有涉及社会环境方面的信息,不能由此得出社会环境安定有序,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任何与均田制度相关的信息,不能从该收益对比表推出均田制度普遍实施,排除D项。故选C项。

4.宋初,中央政府在河北路设置缘边巡检司,巡检“不授行营部署之号”且领兵不过三五千人,但“军中事皆得便宜”,甚至可独立处置一州赋税。这些做法(???????)

A.缓和了宋辽关系 B.提升了治国稳边的效率

C.削弱了军队实力 D.凸显了军政合一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据题干“但‘军中事皆得便宜’,甚至可独立处置一州赋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缘边巡检司可以及时处理当地的军事和财政事宜,这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B项正确;题干中巡检的设置加强了对河北路的治理能力,与辽宋关系无关,排除A项;巡检可以“军中事皆得便宜”,不会削弱军队实力,排除C项;巡检有及时处理军事和财政事务的权力,不是“军政合一”,排除D项。故选B项。

5.雍正时,清廷对察哈尔八旗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增派中央职官、清查户口、扩充佐领兵丁等措施。这些举措(???????)

A.提高了蒙古贵族地位 B.放松了对百姓的控制

C.构建了北部的边防体系 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对察哈尔八旗的改革,包括增派中央职官、清查户口、扩充佐领兵,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军事力量,最终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D项正确;题干措施是加强对察哈尔八旗的控制,没有特别提到对蒙古贵族的措施,不能得出提高了蒙古贵族的地位,排除A项;清查户口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排除B项;题干仅涉及对察哈尔八旗的措施,没有提到构建边防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19世纪中叶以前,变种英语“广州英语”充当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沟通用语。此后,广州英语的地位被上海的洋泾浜英语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