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1
原题呈现
2025全国二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5年新二卷作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审题提示
材料围绕“梦”展开,指出梦是感受与期冀的独特呈现,兼具文学性、情感性与实践性,同时引入“赠予梦”的想象情境。核心需探讨梦的本质、传递方式及其对个体与社会的意义。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从梦的内涵与价值角度??
分析梦作为情感载体的作用:如诗句中“梦落花”的诗意、“梦吴越”的浪漫、“铁马冰河”的壮志,体现梦对心灵世界的映射。?
探讨梦与现实的关系:梦是现实的延伸(如记录、实现梦),还是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
从“赠予梦”的想象角度?
思考梦的传递性:若梦可赠予,其形式(文字、艺术、行动)与意义为何?如用梦传递希望、慰藉或理想。??
延伸至社会层面:个体之梦如何汇聚为群体之梦?赠予梦是否象征着共享情感、传递信念???
从个体与梦的互动角度??
论述记录梦、实现梦的过程:如写日记留存梦境,通过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体现梦对人生的指引。??
探讨梦境赠予的伦理与影响:赠予的梦是否会改变他人认知?如用美好梦境治愈创伤,或用宏大理想激发斗志。??
写作需避免的雷区:?
1.?脱离“梦”的核心:过度聚焦“赠予”行为本身,忽视梦的情感性与精神性。36分以下。
2.?片面理解“赠予”:仅停留在物质化“给予”,未挖掘梦作为精神载体的独特性。36分以下。??
3.?缺乏现实联结:空谈梦境奇幻,未关联记录梦、实现梦的具体行动。32分以下。
4.?忽略材料中的诗句意象:未利用“梦落花”“梦吴越”等古典意境,丢失文学性联想。32分以下。?
03
立意参考
①梦是心灵的镜像方面:解析梦境如何折射情感与期冀。?
②以梦为舟方面:论梦的记录、传递与现实实践的关系。?
③赠予梦境方面:共享情感的精神桥梁与社会价值。?
④古典梦境的现代启示方面:从诗词中的梦看文化传承与心灵共鸣。?
⑤当梦境成为礼物方面:探讨虚拟情感传递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⑥个体之梦与群体理想方面:小梦如何汇聚成照亮他人的星光。?
⑦梦的力量方面:慰藉、激励与超越现实的精神动能。?
04
拟题示例
黄金标题、白银标题
1.?《以梦为笺,书尽人间情》?
2.?《梦渡千江月,情牵万缕丝》?
3.?《撷梦为花束,传心作玉笺》?
4.?《夜枕黄粱月,晨耕现实田》?
5.?《梦筑精神宇宙,情牵现实人间》?
6.?《闲潭梦落花成韵,铁马冰河志化虹》?
7.?《以梦为舟渡远客,化情作翼越重山》?
8.?《墨录清宵残梦,汗耕赤日理想》?
9.?《梦寄云端月皎皎,心燃爝火路迢迢》?
10.?《赠人一枕星河梦,照我千程风雨途》?
11.?《梦似春霖滋寸土,情如夏木荫千行》?
12.?《幻梦织就琉璃境,真行踏破铁崎途》?
13.?《梦种蓝田生暖玉,情凝赤水化明珠》?
14.?《醉里魂游蝴蝶梦,醒时力筑凤凰台》?
15.?《梦跨星河传尺素,心连寰宇共冰轮》
15.?《让我的梦,成为你的光》?
05
素材运用
(主体段)
01
梦是情感的镜像,亦是超越现实的翅膀。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我欲因之梦吴越”的豪言,将对自由的向往注入梦境,用浪漫想象冲破现实的桎梏。他的梦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成为盛唐气象的精神注脚——那种不拘礼法、追求理想的气质,通过梦境的文学化表达,跨越千年仍震撼人心。这印证了材料中“梦打开更浩瀚天空”的特质:当现实受限,梦便成为心灵的突围之路。?
02
记录梦,是对生命体验的珍视。作家博尔赫斯在《梦的故事》中写道:“我从不信任记忆,却依赖梦境的精确。”他习惯在凌晨记录梦境,将碎片化的意象编织成小说的经纬。这种对梦的敬畏,本质是对潜意识的尊重——那些被清醒意识过滤的情感、被现实压抑的渴望,在梦境中以隐喻形式显现。正如现代人用手机备忘录留存梦境片段,皆是试图在理性世界中为非理性的诗意保留一席之地。?
03
赠予梦境,是精神共鸣的极致形态。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将对自然山水的敬畏融入笔墨,画中巨峰巍峨、飞瀑奔涌,仿佛是画家赠予后世的“山水之梦”。千年后观者凝视,仍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感召。这种跨越时空的“梦境传递”,恰如材料中“以文字记录梦、以行动实现梦”的延伸——当个体的梦被艺术化表达,便成为可赠予他人的精神礼物,照亮不同时代的心灵。?
04
现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