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云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熟悉中国文化史的人不难看出:西方学人所刻划的“知识分子”的基本性格竟和中国的“士”极为相似。孔子所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便已规定了“士”是人类基本价值的维护者;曾参发挥师教,说得更为明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些原始教义对后世的“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愈是在“天下无道”的时代也愈显出它的力量。所以汉末党锢领袖如李膺,史言其“高自标持,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又如陈蕃、范滂则皆“有澄清天下之志”。如果根据西方的标准,“士”作为一个承担着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自始便在中国史上发挥着“知识分子”的功用。

但是我们知道,西方学人几乎一致认定,上述涵义的“知识分子”是近代的产物,“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而言,其出现的时代大概不能早于十八世纪。社会学家曼海姆曾说,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不属于任何固定的经济阶级,知识和思想则成为他们的唯一的凭借,因此他们才能坚持自己的“思想上的信念”。这个说法又几乎和孟子关于“士”的观察不谋而合:“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我们忍不住要追问,为什么知识分子阶层在西方出现得这样迟,而中国竟早在先秦时代便已产生了“士”呢?中国的“士”自孔子以来便形成了一个延续不断的传统,西方近代知识分子难道竟没有历史的渊源吗?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序》)

文本二:

士在其起源处,也就是西周时期,是底层贵族,也就是统治阶级的下层。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取得了政治权力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一股可以与传统贵族政治势力抗衡的政治力量。到了汉代,它则取得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统治权,作为其上层的世家大族和作为其下层的寒门庶族展开持久的、结构性的政治博弈。如果我们想要沿用传统的作为统治阶级底层的“士”的概念,那么,在秦汉以后它主要被用于指寒门庶族。因此,士不能被说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政治阶层,位于统治权力的边缘地带。因而相对于贵族统治阶级或者上层士族统治阶级来说,它是一股需要被驾驭、被利用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与掌握统治权的上层阶级之间存在着种种政治权力博弈的关系。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知识文化职能的一个专职阶层的出现,是现代社会职能高度分化的产物,并不是如余英时所以为的那样,是一个超脱于一切社会权力之上、摆脱了一切社会属性限制的特殊社会存在。先秦时代不可能达到那样高的社会职能分化,一个作为社会独立分工部门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不可能的。士所关心的并不是余英时为了与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相类比而强调的社会公共价值,而是社会统治价值。社会公共价值在很多时候正体现为社会统治价值,这是余英时误将士所关心的社会统治价值当成没有阶级归属的社会公共价值的根源。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个部分,尽管是统治权力底层和边缘的部分,士主要还是代表着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当这个政治利益符合当时社会的一般公平和正义的要求时,它就代表着社会的公共价值,并且体现为社会的良心。

西方的知识分子阶层从社会统治阶层中逐渐分化出来,在古希腊就已经开始了。根据柏拉图的自述,他正是出于自己作为统治阶级上层贵族的一员对参与政治丧失信心,才转而创办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学术机构。而几乎相同时期由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创建的学术机构,如田齐创办的稷下学宫,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私人办学,用的是柏拉图的私产,而后者实际上是官学,是在诸侯王的政治权力的庇荫之下。从《孟子》中记载的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的对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尽管孟子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还能够保持自己作为低微的士阶层的某种政治独立性,但是,他和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毕竟是不平等的,他至多能够取得客卿的地位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