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写作范文预测5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6年高考写作范文预测5篇

奈何我辈孤且直

鲍照在写下“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时候,充满了有志不得伸的愤懑。然而我辈生逢其时,生活在一个鼓励追梦的时代,就使得这个词具有了别样的意味。你去细细地品味吧!当今,“我辈”读起来有一股直冲云霄的豪气喷涌而出。

这股豪气从何而来呢?

这股豪气,从为国呕心沥血的忠臣义士而来。自古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内外操持,只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备受排挤的屈原最后投身汨罗,留下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也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了忠直的豪气。我,我辈,我国。“我辈”奉己为国,本就留下了一种激扬的气势,这就是“我辈”应有的豪气。

这股豪气,从为民族大义不顾自我安危的仁人志士中来。戊戌变法失败了,但谭嗣同等几位读书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民捐躯,留下了一股无畏的豪气。虽处江湖之远,范仲淹不改忧国忧民本色,多次上疏议政,劝谏朝廷勿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给后世留下了一股热情的豪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有多少“我辈”奉献自我,义无反顾。他们令“我辈”一词充满了奉献的豪情。?

是“我辈”一词本有豪气吗?不是的。是这几千年来,一个个“我辈”为国为民奉献了自我,把他们身上的英勇、忠诚、无私注入了“我辈”一词,这成千上万的高尚楷模让如今的我们一读此词,就会被其中壮阔的豪气所震憾。

我们不能只是感叹于先辈的奉献,应该勇于参与,做时代的“我辈”。

当然,在当今的时代下,我们不同于古时的忠臣良将,先贤圣哲,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即可。莫振高校长,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三百名学生上大学,帮助一批批学子圆梦;草鞋书记杨善洲,用六十年时间把大凉山的荒岭变为绿地,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他们都是当代的“我辈”。也许职务不高,但他们忠于职守,热爱国家,心怀善良,为“我辈”一词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青年人只要有志于国家,都可以成为“我辈”中的一员。“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疫情期间,华中科大学生王一苇主动报名一线志愿者,先后在武汉各大医院及社区进行志愿服务,累计参与搬运10000余箱物件、70000斤果蔬和15吨消毒水,为疫情初期的武汉打通了医疗物资的生命线;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不惧危险和恐慌,毅然决然随父亲奔赴抗“疫”一线,积极投身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被誉为雷神山上的大学生“基建狂魔”。他们没有因为年纪小就置身于疫情之外,而是选择无惧风雨,勇敢担当,为“我辈”一词注入了青春的色彩。

在如今这个昌明开放的时代,只要你愿意追梦,绝不会落入到鲍照那样孤绝落魄的境地。“奈何我辈孤且直”,在当今有了一种新的解读:孤,不是孤独,是把自己独立出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直,是忠直,是热爱相国,心怀人民。现在的我们,正是为“我辈”注入豪气的最好年纪,我们应该做好自己,心怀他人,成为一代响当当的“我辈”。

评点:

作者从“豪气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深入思考,追溯历史,得出一个结论:“我辈”之所以充满豪气,是因为先贤圣哲奉献了自我,把他们身上的英勇、忠诚、无私注入了“我辈”,论述的角度不落窠臼。回到现实,作者继续思考我们应如何成为现在的“我辈”: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好自己,青年人更应身体力行成为“我辈”。作文以鲍照的遭遇、诗句开头,结尾又以时代的特征以及同一诗句回扣,浑然一体。

说奋斗

祖国七十周年太平盛世,海晏河清,山河无恙,国富兵强。

这平安静好的画面,是赠予那一个个奋斗之人的最美好,最温馨的答复。“奋斗”,仿佛已流淌在了每一个华人的血脉里——因为他们知道这小小幸福组成的天下大安,是靠扎扎实实的奋斗换来的。因此这奋斗,有目标,有方向。

奋斗生发在远古,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好的追寻。遥想千年前的北宋,财政凋敝,国家一度十分混乱。然而王安石站出来了,凭着那自血脉中的奋斗之气,他为着国富民强而变法改革,意图挽救北宋的黑暗局势。他每日办公读书,为之奋斗着,奋斗到忘于梳洗;奋斗到忘于食味,竟将一盘鱼饵全部食尽。他相信着那褒禅山上的洞穴,越前进则越奇伟瑰怪,亦相信着危亡之国会越奋斗越国泰民安。千年之后,我读王介甫,依然会为其苦苦地奋斗而打动——那一句玩笑的“拆洗王介甫”,背后是饱含了多少期待与忧郁啊……

再走得近些,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人们亦是可敬的。他们的奋斗与王安石一样,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得多——他们的奋斗,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唯一的光亮只是他们心底信念的光。他们的奋斗可以说是绝望的,因

文档评论(0)

182****43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