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pptxVIP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断句2026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利用外部语言标志断句01无明显标志时的断句方法02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步骤03目录

文言文断句,也称句读,是阅读和理解古文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文意的把握。

01利用外部语言标志断句

利用外部语言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存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标志,可以作为断句的重要参考。

根据词性及句子成分断句1.名词与代词的定位:寻找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名词,以及人称代词(如:吾、我、予、余、朕、尔、汝、若、乃、子、君、其、彼等)、疑问代词(如:谁、孰、何、奚、胡、恶、安、焉等)、指示代词(如:此、是、斯、兹等)。这些词如果作主语,其前通常可以断句。例:“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化用《道德经》开篇),“老子”是人名,作主语,其后“曰”引导内容,可在“老子曰”后断。后半句“道可道”的第一个“道”是主语名词,“名可名”的第一个“名”是主语名词,其前可断。断句为:“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作宾语,其后通常可以断句。注意人名在文中首次出现多用全称,后续可能只用名。

根据词性及句子成分断句2.动词与形容词的定位:动词和形容词常用作谓语,是句子的核心。找到它们,再结合其前的主语、状语和其后的宾语、补语,可以帮助判断句子的起止。例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苏轼《前赤壁赋》),“有”是动词作谓语,“倚歌而和之”中的“倚”和“和”是动词,“呜呜然”是形容词性结构作谓语。可在“客有吹洞箫者”后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再在“倚歌而和之”后断,“其声呜呜然”另起一句描述声音。断句为:“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关注对话标志词断句1.识别引述动词:“曰”“云”“言”“谓”“道”“问”“告”等动词常常引导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其前或其后往往是断句之处。例如“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谓”是引述动词,其后是孔子说的话。第一个“也”是句末语气词,第二个“也”也是句末语气词。断句为:“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厘清对话层次:要分清对话的问者、答者以及对话的具体内容,避免将不同人的话语混淆。

关注对话标志词断句

3.注意“曰”“云”的特殊用法:“曰”有时表示“称为”“叫做”,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所谓”的“谓”(与“曰”义近),后面紧跟称呼的内容,不宜断开;“曰”“云”有时作句首或句中助词,无实义,如“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处“云”后是引文,其前可断。

利用虚词的功能断句虚词在句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是断句的得力助手。

1.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苟等。这些词常用于句首,其前一般应断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夫”是句首发语词,其后引导一句。“也”是句末判断语气词,后面“一鼓作气”等是具体描述。断句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利用虚词的功能断句2.句首时间词:如时、顷之、向之、未几、是时、昔者、须臾、曩者、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这些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句。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是时间状语,其后可断。“越明年”也是时间状语,其后可断。断句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利用虚词的功能断句3.句末语气词:如也、矣、焉、耳(陈述句末);与(欤)、邪(耶)、乎(疑问句末);哉、夫(感叹句末)等。这些词的后面通常是句子的结束点,应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三个“乎”均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实表感叹),其后应断句。断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注意:“也”“乎”“焉”“与”等词并非都作句末语气词。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此“也”表句中提顿,后不断。

利用虚词的功能断句4.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位于句首时):如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当它们位于句首或引导一个问句时,其前一般断开。例如“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屈原《离骚》),“何”是疑问代词,引导疑问句,其前可断。断句为:“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利用虚词的功能断句5.复句关联词: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