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备考鲁科版课件第1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专题讲座一.pptx

化学高考备考鲁科版课件第1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专题讲座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讲座一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第1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方法一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如Al2(SO4)3、NH4NO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注意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OH-,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1.(2017·开封模拟)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为0.4mol·L-1,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1 B.0.2mol·L-1C.0.3mol·L-1 D.0.4mol·L-1针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在任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Al3+]+[Na+]=2[],解得[Na+]=0.2mol·L-1。12

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Mg2+]=2mol·L-1,[]=6.5mol·L-1,若将200mL的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A.0.5L B.1.625LC.1.8L D.2L答案解析√12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得: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2+、Al3+分离,此时NaOH转化为Na2SO4和Na[Al(OH)4],由电荷守恒得:12

方法二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3.将12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针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答案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28g44g 44g-28g=16g12xg18g-12g=6g345

4.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答案解析345√

解析由题意知(w1-w2)g应为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设样品中NaHCO3质量为xg,由此可得如下关系:2×8462xw1-w2345

5.(2018·德州模拟)16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解析√345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6mL4mL5mL6mL(5+6)-(4+6)=1mL(理论差量)9mL6mL17.5-16=1.5mL(实际差量)由此可知共消耗15mL气体,还剩余1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mL+1mL)∶6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mL∶(6mL+1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345

方法三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物与未知量之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它是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之一,利用关系式法可以将多步计算转化为一步计算,免去逐步计算中的麻烦,简化解题步骤,减少运算量,且计算结果不易出错,准确率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1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950876194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