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025秋).doc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025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PAGE0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探索自然,发现生命之美”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古诗三首》描写了山水美景;《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

【字词识写】

认识3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7个词语。

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未、欠”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语言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默写《望天门山》。

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阅读理解】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能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口头表达】

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书面表达】

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20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返、苔”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会写“返、望”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望、断、楚、至、岸、孤”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能背诵并默写。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读懂诗题

1.教师谈话导入,引出诗人李白,以“你们学过他的哪些诗”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教师对李白补充介绍,并出示其佳作《望天门山》。(课件出示《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诗题。)

2.读懂诗题: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题“望/天门山”。李白“望”到了什么?“天门山”又是怎样的一座山呢?

板块二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望天门山》,要求:读通诗句,读好停顿。

2.个人展示读。(课件相机呈现七言诗2/2/3的朗读节奏划分)教师提示学生拿起笔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画。

3.教师范读。引导:读古诗,不仅要读出节奏美,还要读出它的韵律美,关注“楚江开”“日边来”押ɑi韵。

4.学生各种形式地练读。

板块三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1.厘清景物,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一找每句诗分别写了什么景物,用笔圈出来。(预设圈画: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部分,“碧水”指“长江水”。

2.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1)聚焦“断”“开”想象画面。

①根据“断”的构字特点想象画面。(课件出示“断”字的小篆字形图)引导:左边像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断,右边像一把锋利的斧子。看到这个“断”字,你们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被分开的吗?

②聚焦“开”字想象画面。(在黑板上贴“山”字的卡片)引导:假如这是天门山,那么把天门山给分开的“大手”是什么?(教师演示动作)

(2)理解“至此回”。引导:想象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奔腾回旋的画面,进一步体会山险水涌的自然美景。

板块四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1.品“出”“来”,想象画面。

(1)诗人乘船离天门山越来越近了,想象第3、4句诗描写的画面。(2)师相机质疑:两岸的青山是怎么“出”的?孤帆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诗句中“出”“来”所描写的情形。)(3)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

2.由“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联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体会诗人的不同心境。

3.总结学习这首诗的方法。

板块五积累背诵,指导书写

1.背诵积累。

(1)齐读全诗,男女生比赛读。(2)填充诗句,指导背诵。(3)出示与诗句相关的图片,学生配相应诗句。

2.指导默写整首诗。

(1)重点指导书写“断”“楚”。(2)指导古诗书写格式。(3)生自主默写,师巡视。

3.推荐学生自主阅读李白写的其他山水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返、苔、亦、宜”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