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膜下血肿护理要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硬膜下血肿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1

疾病概述

03

护理评估

04

护理措施

05

并发症处理

06

家庭护理指导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病因分析

新生儿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受到产道挤压或使用产钳等器械助产时,导致脑膜与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膜下腔而形成的血肿。

定义

新生儿硬膜下血肿多因分娩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所致,如胎头过大、产道狭窄、产钳或胎吸助产等。此外,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硬膜下血肿的风险。

病因分析

01

02

发病机制解析

当新生儿头部受到外力挤压时,脑膜与颅骨之间的血管可能发生破裂,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渗出并积聚在硬膜下腔,形成血肿。血肿的大小和部位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血管破裂的位置。

发病机制

硬膜下血肿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血肿形成、血肿扩大和血肿吸收三个阶段。在血肿形成阶段,血液积聚在硬膜下腔,形成占位性病变;在血肿扩大阶段,血肿可能继续扩大,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在血肿吸收阶段,血肿逐渐被吸收,但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病理变化

诊断依据

新生儿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常见症状包括头颅变形、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体征包括头部包块、脑膜刺激征等;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可显示硬膜下血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鉴别诊断

新生儿硬膜下血肿需与产瘤、头皮血肿等相鉴别。产瘤是分娩过程中头皮受压引起的头皮水肿,常发生在头皮下,边界不清,无波动感;头皮血肿是头皮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边界清楚,有波动感,但不会影响颅骨和脑膜。

临床诊断标准

02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识别

嗜睡、昏迷、反应低下、囟门张力增高等表现。

意识障碍

脑疝、惊厥等症状。

颅内压增高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

贫血和出血

体征观察要点

头部体征

头围增大、囟门隆起、头皮静脉怒张等。

01

生命体征

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异常波动。

02

瞳孔变化

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03

影像学表现特征

超声检查

可实时观察硬膜下血肿的变化,并能准确测量其大小。

03

对硬膜下血肿的显示效果更佳,能更准确地判断血肿的大小和位置。

02

头颅MRI

头颅CT

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或弓形高密度影,可随时间变为低密度影。

01

03

护理评估

神经系统评估方法

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

肌张力

原始反射

观察新生儿意识状态,判断是否出现嗜睡、昏迷等异常情况。

观察新生儿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以评估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

检查新生儿肌张力,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增高或降低。

评估新生儿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是否正常。

每分钟监测一次,注意心率的变化和规律。

心率

观察新生儿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及时发现呼吸异常。

呼吸

01

02

03

04

每4小时测量一次,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体温

根据新生儿情况,定期测量血压,以评估其循环系统功能。

血压

生命体征监测频率

疼痛反应分级标准

新生儿出现皱眉、轻微哭闹等反应,但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轻度疼痛

新生儿表现出明显的疼痛表情,如大声哭闹、呼吸急促等,生命体征出现轻微改变。

中度疼痛

新生儿出现剧烈疼痛反应,如尖叫、持续哭闹、肌张力增高等,生命体征发生明显变化。

重度疼痛

04

护理措施

体位管理规范

头部抬高

保持头高脚低位,有利于血液回流和减少颅内压力。

01

定时翻身

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头部长时间受压。

02

睡姿调整

避免头部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可左右交替睡姿。

03

呼吸道护理技术

呼吸监测

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异常。

03

如有缺氧症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02

氧气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01

特殊喂养指导

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少量多餐

喂奶姿势

喂养方式

喂奶时将婴儿头部抬高,避免呛奶或窒息。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奶瓶喂养或鼻胃管喂养。

05

并发症处理

颅内压增高应对策略

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

01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头部抬高15-30度

02

有利于颅内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

镇静、镇痛药物应用

03

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镇痛药物,减少哭闹及躁动,降低脑耗氧量。

保持患儿安静

04

避免过度搬动和刺激,减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防止皮肤受损感染。

皮肤护理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环境消毒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

惊厥发作紧急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文档评论(0)

137****9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