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团体标准
T/HBYY0108—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猪苓
2025-06-17发布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河北省道地药材猪苓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道地药材猪苓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猪苓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猪苓Zhuling
产于河北省太行山、燕山山区的猪苓。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
4.2形态特征
猪苓菌丝洁白,菌核呈条形、类圆形、扁分枝形或不规则瘤状,长3cm~25cm,直径0.5cm~9.0
cm,表面黑色或棕黑色,有抽沟及窝或具多数瘤状突起。猪苓子实体又称猪苓花。自菌核生出,由菌盖、
菌管、子实层、菌柄组成。菌柄基部相连或分枝,形成丛生菌盖,菌盖肉质,表面呈白色至淡褐色。菌
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担子和担抱子分布于管孔内壁周缘。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猪苓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庄子》一书中名为“豕零”。《本草蒙筌》《名医别录》《要药分剂》
《本草备要》《本草崇原》《本草求真》皆云:“谓之猪苓者,块如猪屎故名。”《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
猪苓别名还有地乌桃、苓根、豕橐、猳猪屎。《中国药物学大纲》记载:“猪者,其形黑似猪屎;苓者,
其块零落。而下亦是木之余气所结,如松之余气结茯苓之义。“豭猪屎”“豕橐”形状似猪矢故名。“地
乌桃”以形而名。”
猪苓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记载:“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
久服轻身耐老。”唐代《药性论》补充其:“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生肿胀满,腹急痛。”宋代《本草
衍义》记载:“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猪苓,
味甘、平、无毒,镇心明目,止血生肌。”清《本草备要》《本草述钩元》《本草择要纲目》《得配本草》
中分别有“疗痎疟”、“泻痢痎疟”、“痎疟蛊疰”、“痎疟,分疟疾阴阳之交并”的记述。此外,《中国药
典》对猪苓也有收录,记载:“猪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用于水肿,淋浊,泄泻,
带下和小便不利”。
综上所述,古人所论之猪苓与今之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特征一致,说明古
今药用猪苓当为同一基原。
5.2产地沿革
河北涞源猪苓最早记载于清代的广昌县志。现涞源县在西汉时期置县名广昌,新莽时一度改为广屏,
隋代改称为飞狐县,唐、辽、金、元因之,金时亦称飞狐郡,元时亦称涞源郡,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并
设广昌守御千户所。清仍为广昌,民国3年秋改为涞源。清代《广昌县志》有诗:望白石山,记载:“便
思入深谷,松下劚云苓。”诗中所云即涞源县白石山,云苓即为猪苓。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吴普本草》首次记载了猪苓产地的描述:“或生宛句。”南北朝《名医别录》
记载:“生衡山及济阴、宛朐。”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今湘州、衡山无有,此道不通,皆从宁
州来。”明朝《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今蜀州眉州亦有之,龙州者良。”《本
草蒙筌》记载:“多产衡山。”《本草易读》记载:“生衡山、济阴、冤句、蜀州、习州等渚。”可见,猪
苓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地均有生长。现代《中药大辞典》记载:“产区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
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现代《河北
中草药》记载:“本品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柞树、枫树、椴树、槲树等树干或
根部的菌核。主产我省(河北)山区。”现代《河北中药手册》记载:“本品为一种寄生菌的菌核,多寄
生于桦树根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