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B44
邯郸
DB1304
市地方标准
DB1304/T369—2021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1-11-15发布2021-12-01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304/T36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朋朋、赵曙良、李生辉、韩改英、崔美香。
DB1304/T369—2021
1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对炭疽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DB11/T084-2009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玉米炭疽病
由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引起的玉米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病斑圆形、椭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深褐色,上密生小黑点,病斑连片,叶片干枯。
4玉米炭疽病菌接种体制备
4.1病原物分离和保存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或单孢分离法从发病叶片的典型病斑上分离炭疽病病原物。分离物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后,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病原菌于斜面上4℃保存备用。
4.2接种体繁殖
在接种前需进行接种体的繁殖。常规繁殖方法是将PDA平板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高粱粒上(高粱粒培养基制备方法:高粱粒煮30-35min,装入三角瓶中于121℃灭菌1h,泠却后备用),25℃黑暗培养5-7d后,菌丝布满高粱粒。用灭菌水洗去高粱粒表面的菌丝体,然后将其摊铺于洁净瓷盘中,保持高湿度,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培养。镜检确认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直接用灭菌水淘洗高粱粒,配置接种悬浮液。悬浮液中分生孢子浓度调至1×106个/mL。若暂时不接种,将产孢高粱粒逐渐阴干,在
DB1304/T369—2021
2
干燥条件下保存或冷藏保存。在接种前去除保存的高粱粒保湿,促使病菌产孢。带菌高粱粒应在当年使用。
5田间抗病性鉴定
5.1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设置于玉米炭疽病适发区,选择具有良好的自然发病条件、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块,该鉴定圃应为玉米抗炭疽病鉴定专用。
5.2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每50-100份鉴定材料设1组已知抗病、感病和高感对照材料。
5.3种植要求
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或适当调整,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温度和湿度)相遇。
鉴定小区行长4m-5m,行距0.7m,每行留苗25-30株,株距略小于大田生产。鉴定资源时,每份鉴定材料种植1行;鉴定品种时,没份材料重复2次。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6接种
6.1接种时间
接种时期为玉米大喇叭口期。
6.2接种方法
接种采用喷雾法。在经过过滤并调好浓度的菌悬液中加入0.01%吐温(v/v)。喷雾接种植株叶片,接种量控制在5mL/株-10mL/株。
6.3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鉴定接种前应先进行田间浇灌或雨后进行接种,接种后若遇持续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保证病害发生所需条件。
7病情调查
7.1调查时间
DB1304/T369—2021
3
在玉米乳熟期进行调查。
7.2调查方法
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情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对每份材料记载病情级别。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表1玉米抗炭疽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
症状描述
0
玉米植株健康,叶片无病斑
1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零星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小于或等于5%
3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
5
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少量病斑
7
穗位下部叶片或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
9
全部叶片基本被病斑覆盖,叶片枯死
8抗性评价
8.1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设置的感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305T 76-2023 检验检测机构样品管理规范.docx
- DB1305T 75-2023 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规范.docx
- DB1305T 74-2023 大白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73-2023 盖苫冷棚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72-2023 观赏牡丹露地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71-2023 金花葵生态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70-2023 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69-2023 鲜香菇质量等级.docx
- DB1305T 68-2023 设施栽培夏季高温闷棚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67-2023 板栗生态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1304T 368-2021 玉米抗全蚀病鉴定技术规程.docx
- DB1304T 365-2021 地理标志产品 丛台酒.docx
- DB1304T 364-2021 辽核1号核桃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4T 363-2021 稻虾共养技术规范.docx
- DB1304T 362-2021 降糖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4T 361-2021 鸡泽辣椒洋葱套种模式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304T 360-2021 葡萄果实套袋技术标准.docx
- DB1304T 359-2021 山前平原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304T 357-2021 露地辣椒节水减肥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304T 356-2021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邯棉10号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