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4-2025学年
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前705年)山戎越燕而伐齐”;《春秋》载,“(前664年)齐人伐山戎”。据现有研究成果,分布于燕北辽西一带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即为山戎遗存。目前,在天津、北京及河北唐山等地均有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器出土,很多青铜是仿照中原青铜礼器而铸造的。据材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区域文化交融根源于民族征伐 B.山戎长期直接统治京津冀地区
C.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更加可信 D.华夷一体的文化格局初显雏形
【答案】D
【解析】
根据“很多青铜是仿照中原青铜礼器而铸造的”可知,这体现了山戎对中原文化的认同,说明华夷一体的文化格局出现雏形,D项正确;民族征伐是区域文化交融的影响因素,但不能说是根源,排除A项;山戎位于燕北辽西一带,而不是直接统治京津冀地区,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是比较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的价值,无法说明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更加可信,排除C项。故选D项。
2.在秦代,身高六尺(十岁左右童子的一般身高)以上的男子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到了汉代,汉律则规定十岁以上的男子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战争带来社会秩序混乱 B.户籍管理制度的完善
C.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黄老治国思想的实行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秦代以身高作为需要负刑事责任的标准,汉代以年龄作为刑事责任标准,而秦代六尺所对应的年龄是十岁左右,与汉代十岁标准的相差不大,说明由秦到汉刑事责任的年龄标准没有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从秦国开始推行户籍制度,而到了汉代,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初期的户并不会登录人的年龄,而从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才“初令男子书年”。在国家不掌握民众年龄的情况下,以年龄作为负刑事责任标准会存有说报以逃避罪责的风险,B项正确;材料并未有信息表明是由战争带来了社会秩序混乱,排除A项;材料交代的是两个朝代法律规定的差异,并不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排除C项;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图为郑州博物馆所藏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记碑》碑文。据此可知,当时()
A.上层官员权贵精通佛学 B.皇室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C.佛教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C
【解析】
据题意可知,李渊为儿子李世民在寺庙中祈福造像,并刻碑纪念,由此说明佛教在逐渐融入中国社会,C项正确;仅根据造像刻碑无法说明上层权贵精通佛学,排除A项;此时是隋朝大业年间,李渊还没有称帝,不是皇室,排除B项;仅根据李渊的刻碑,无法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
4.宋朝的户等与贵贱没有关系,基本上是根据土地占有和财产状况决定的,当时人们的户等经常发生变化。士人袁采说道:“今不须广论久远,只以乡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尝有定势。”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放松了基层社会治理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土地买卖交换开始合法化
D.普通百姓力图冲破等级观念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户等经常发生变化”“只以乡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尝有定势”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宋朝贫富异位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阶层流动,B项正确;宋朝政府没有放松基层社会治理,A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废除历来由国家给人民授田的制度,允许土地在民间自由买卖,“开始合法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宋朝贫富异位的现象反映出当时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并不是普通百姓冲破等级观念,D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钱穆指出:唐代考试一定要考律诗,因为律诗要限字数、定平仄、对工整,阅卷标准容易客观;宋代不考诗赋考经义,阅卷标准不好把控;演变到明代,又在经义中渐渐定出格式来,八股文犹如变相的律诗,是一种律体的经义,政府的目的是录取真人才,然而人才终于为此而消磨了。材料反映()
A.科举制不利于选拔人才
B.阅卷标准的把控妨碍科举发展
C.八股取士选才机制僵化
D.考试制度的改革影响人才选拔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宋代、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革,从考律诗到考经义再到八股文,不同的考试制度下,人才选拔的效果也不同,如明代八股取士消磨人才,这说明考试制度的改革影响人才选拔,D项正确;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高三毕业班综合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西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适应性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三模拟统一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铜仁市高三三模(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测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2025届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