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重难点15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
知识点一:种群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1)研究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1)“J”型曲线
①前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学模型: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③曲线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没有K值
(2)“S”型曲线
①前提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的制约等
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5.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1)曲线分析
(2)实践应用
b点的应用
控制害虫数量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
c点(K/2值)的应用
对有害生物:严防种群数量达到该点,如灭鼠达到K/2时,鼠害将难以控制
对有益资源: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e点(K值)的应用
对有害生物: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存粮食、硬化地面以限制鼠的种群数量
对有益生物: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值,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
知识点二:群落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①从来没有过植被;
②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小灌木→灌木丛→乔木
实例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成分
项目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实例
主要是绿色植物
主要是动物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作用
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主要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分解成无机物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eq\a\vs4\al(5)个营养级。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辨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三类“不一定”和两类“一定”
三类“不一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动物排泄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两类“一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知识点四: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来源eq\b\lc\{\rc\(\a\vs4\al\co1(①生产者——主要来自太阳能,②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eq\b\lc\{\rc\(\a\vs4\al\co1(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遗体、残骸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单向流动
原因: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1 基因的表达(原卷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2 变异与育种(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3 内环境稳态(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3 内环境稳态(原卷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原卷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5 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6 传统发酵技术以及发酵工程(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6 传统发酵技术以及发酵工程(原卷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7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7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原卷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8 细胞工程与胚胎工程(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8 细胞工程与胚胎工程(原卷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9 基因工程(解析版).docx
- 高考生物专练之重难点19 基因工程(原卷版).docx
-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微专题之科学探究2 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分析(共17张).ppt
-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微专题之科学探究5 实验思路的书写、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遗传类)(共10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