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让科技创新教育照亮孩子走出大山之路
◆摘要:织金一中打造了一支有较高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广大师生科学素养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在科技创新教育上取得一些的成绩,获得了毕节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是贵州省科协“科普益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党建农村学校深度学习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怎样把这一美好的蓝图变成壮丽的现实,关键靠人才。
目前,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明显。2020年东部和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为4.83个百分点,比2015年增加了1.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差距依然明显,达7.3个百分点。
织金一中地处贵州西部山区,多数学生来自父母外出务工家庭。
基于这样的思考,织金一中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打造特色。在织金县科学技术协会和织金县教育科技局的指导下,织金一中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下设各种科普社团11个,建设了科技馆、科技创新操作室、科普教育基地。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党的领导,把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
织金一中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作贡献。
(二)强化师资建设,搭建特色发展平台
2019年,在毕节市织金县科协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织金一中科学技术协会,做到科技创新教育组织规范化,建立健全《织金一中科协章程》、《织金一中科技创新操作室管理制度》等,对从事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师工作进行量化管理,从组织、制度上确保科技创新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织金一中科学技术协会现有教师会员99人,选举产生了科协委员会开展日常工作,任命曾经获得科技辅导员科教制作全国二等奖、有多年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经验的王乾军老师为主席。形成一名专职、多名兼职、全员参与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优秀科技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立足山区特色,做农村学校科技教育的带头人
在贵州西部山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面临了很多困难:一是许多学生从出生到初中毕业都未参观过科技馆、博物馆等,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和电视,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十分缺乏。二是资源流失的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水平等与城市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织金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很多外出务工家长都选择把孩子带到务工城市接受教育,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严重。三是特色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
(四)实现“六有”,科技创新教育常态化
目前,织金一中科技创新教育达到的“六有”目标:即科技创新教育“有队伍”“有课程”“有场所”“有活动”“有经费”“有机制”。
(五)深度学习,延伸科技教育主战场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治理农村污水的可行性方案,最后设计了一套《农村污水生态处理装置》,该装置在贵州省35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比如社会调查《高中学生常用卫生巾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小小皂角精脱贫致富路》在毕节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六)科技创新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来自织金县三甲街道白岩村的学生把在学校立体农业技术带回家,在学校兼职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带动部分村民在林下发展竹荪种植,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只有从农村走出去的人才记住乡愁、心系乡土,才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创业和投资,为农业繁荣、农村兴旺、农民富裕贡献力量。
三、取得成效
(一)营造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把科技创新教育建在党支部,打造了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学生的“三带”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在织金县科协的指导下,我校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并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了11个科技创新社团,参加社团的学生近千人,已形成較为浓厚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
(二)打造了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目前,我校聘请校外兼职辅导员6人,科技创新教育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32人,加入织金一中科协的教师有99人,形成一专多兼的科技创新教师队伍。
(三)形成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
织金一中在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科协的指导下,借助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双培机制的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解剖.ppt
- 新人教版(2022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Starter Unit 2第3课时(Section A Pronunciation 1-4)第3课时(Section A Pronunciation 1-4) .pptx VIP
- 工商储能项目的电网接入与协调方案(参考).docx
- 孤独症教育康复—孤独症儿童康复之感觉统合训练.pptx
- 2025年《网络传播法规》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祥生PC装配整体式工程管控标准(试行版).pdf VIP
- 景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doc
- 高手接话:高情商的讲话方法.pdf VIP
- 文学理论童庆炳.doc VIP
- 网络系统集成考试复习题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