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

②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

④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鲜明特点

⑤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营形态;;1.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面三那么材料:;〔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1分)

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1分)理由:①第一手材料:②实物史料。(2分);;〔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开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4分);2.〔09江苏卷〕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兴旺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那些变化?〔3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3.〔08广东历史单科26〕〔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单位:钱;〔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3分〕;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2.推动民族工业开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开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稳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根底,特别是抵抗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开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开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具体层面

(领域);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明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客观方面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2)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结果。随着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开展,城市近代化的根底设施如马路、自来水、电灯等随之开展起来,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根底。

(3)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革命思潮的推动。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公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都推动了剪辫与放足等新习俗的形成。

(4)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留学生等的仿效,开风气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