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济洛许平)高三下学期
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属于“邦国时代”的龙山文化,筑城自守的小型城址林立。但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随着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都邑崛起,各地城址相继废毁。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由部落向国家演变
B.夏王朝的政治统治趋于稳定
C.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的遗存
D.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龙山文化时期小型城址林立,反映出当时可能存在众多相对独立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处于“邦国时代”。而二里头文化时期超大型都邑崛起,各地城址相继废毁,这意味着出现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统治力的中心聚落,众多小型聚落的独立性减弱,开始向以大型都邑为核心的更高层次的社会组织形式转变,这种变化是中华文明由部落向国家演变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仅从城址的变化不能直接得出夏王朝政治统治趋于稳定的结论。二里头文化虽被认为可能与夏文化相关,但不能简单将城址变化等同于夏王朝统治稳定,因为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这些城址的废毁是夏王朝有效统治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重点是城址的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虽然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但题干中城址变化的信息主要是用来体现社会形态的演变,而非确定文化归属,排除C项;中国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态应该更加成熟,而不是“即将迈入”,排除D项。故选A项。
2.隐士即隐居不仕之士,他们往往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无意仕途。下表为史书中关于隐士的部分史料。综合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晋书》卷九四《隐逸传》
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任旭……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
《宋书》卷九三《陶潜传》
义熙末,征(潜)著作佐郎,不就。
A.隐士具有独立的精神人格 B.隐士崇奉佛道思想
C.社会动荡导致隐士的出现 D.隐士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庄周拒绝楚威王让其为相的厚币聘请,称宁在污渎中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任旭因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接受惠帝的征辟;陶潜拒绝担任著作佐郎。他们都不慕名利,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生活方式,体现出独立的精神人格,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束缚,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佛道思想,也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这些隐士的行为与佛道思想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虽然任旭所处的永康初朝廷多故,社会动荡,但仅根据这一个例子不能推广到所有隐士,庄周所处的战国时期和陶潜所处的东晋末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且材料中没有明确表明社会动荡是他们成为隐士的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所以无法得出社会动荡导致隐士出现的普遍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隐士拒绝出仕的原因主要是追求自身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当时局势或官场的一些看法,没有明确体现出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3.580年,杨坚下令把北周时期改为鲜卑姓氏的汉族将领的姓氏还原为汉姓。次年,又废除北周官爵制度,恢复汉魏旧制,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六部尚书中汉人与胡人出身者也各占一半。这些改革()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B.沉重打击了汉族世族势力
C.阻碍了各民族交融的进程 D.有利于推进国家政治统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杨坚恢复汉姓和汉魏旧制,旨在弱化北周鲜卑化政策的影响,强化汉文化的主导地位,从而巩固统治基础。设立三省六部制并平衡汉人与胡人官员的比例,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增强政权凝聚力。由此可见,这些措施为后续消灭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作了准备,有利于推进国家政治统一,D项正确;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调整,未涉及中央加强对地方掌控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恢复汉姓、汉制迎合了汉族士族的诉求,而非“沉重打击汉族士族势力”,排除B项;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促进民族交融的进程,“阻碍”一词说法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4.《唐律疏议》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安徽省六安市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甘肃省张掖市四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月联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北省圆创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月联合测评(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一起考”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