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9课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考试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测量中的几个常用术语
术语名称
术语意义
图形表示
仰角与俯角
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两者在同一铅垂平面内)所成的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方位角
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方位角θ的范围是[0,2π)
方向角
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α
例:(1)北偏东α:
(2)南偏西α:
一、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
(2)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eq\b\lc\[\rc\)(\a\vs4\al\co1(0,\f(π,2))).(√)
二、教材经典衍生
1.(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P49例9改编)如图,在河岸AC测量河的宽度,测量下列四组数据,较适宜的是(D)
A.a,c,α
B.b,c,α
C.c,a,β
D.b,α,γ
2.(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P51练习T1改编)一艘轮船以18nmile/h的速度沿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在行驶到某处时,该轮船南偏东20°方向上10nmile处有一灯塔,继续行驶20min后,轮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A.17nmile B.16nmile
C.15nmile D.14nmile
D[记轮船行驶到某处的位置为A,灯塔的位置为B,20min后轮船的位置为C,如图所示.
则AB=10,AC=6,∠CAB=120°,所以BC2=102+62-2×10×6×eq\b\lc\(\rc\)(\a\vs4\al\co1(-\f(1,2)))=196,所以BC=14.故20min后,轮船与灯塔的距离为14nmile.故选D.]
3.(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P50例10改编)如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
A.10m B.5eq\r(3)m
C.5(eq\r(3)-1)m D.5(eq\r(3)+1)m
D[法一:设AB=x,则BC=x,所以BD=10+x.
所以tan∠ADB=eq\f(AB,DB)=eq\f(x,10+x)=eq\f(\r(3),3).
解得x=5(eq\r(3)+1).
所以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5(eq\r(3)+1)m.
法二:因为∠ACB=45°,所以∠ACD=135°,
所以∠CAD=180°-135°-30°=15°.
由正弦定理,得AC=eq\f(CD,sin∠CAD)·sin∠ADC=eq\f(10,sin15°)·sin30°=eq\f(20,\r(6)-\r(2)).
所以AB=ACsin45°=5(eq\r(3)+1)m.]
4.(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P53T8改编)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有不同的方案,其中之一是选取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点C和D,测得CD=200m,在C点和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分别是45°和30°,且∠CBD=30°,则塔高AB=________m.
200[在Rt△ABC中,∠ACB=45°.
设AB=h,则BC=h,
在Rt△ABD中,∠ADB=30°,所以BD=eq\r(3)h.
在△BCD中,∠CBD=30°,CD=200m,
由余弦定理可得CD2=BC2+BD2-2·BC·BD·cos∠CBD,即40000=h2+3h2-2h·eq\r(3)h·eq\f(\r(3),2),
所以h=200,所以塔高AB=200m.]
考点一测量距离问题
[典例1]如图,线段CD是某铁路线上的一条穿山隧道,开凿前,在CD所在水平面上的山体外取点A,B,在四边形ABCD中,测得AB=50m,∠BAC=45°,∠DAC=75°,∠ABD=30°,∠DBC=75°.
(1)试求B,D之间的距离及B,C之间的距离;
(2)求应开凿的隧道CD的长.
解:(1)在△ABD中,因为∠DAC=75°,∠CAB=45°,所以∠DAB=120°.
又∠DBA=30°,所以∠ADB=30°,
所以△ABD为等腰三角形,所以AB=AD=50m.
由余弦定理可得
BD2=502+502-2×50×5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美英语国家研究教程》参考答案.pdf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01 第一章 第1课时 集合.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02 第一章 第2课时 常用逻辑用语.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03 第一章 第3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04 第一章 第4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05 第一章 第5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08 第二章 第2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10 第二章 第4课时 函数的对称性.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14 第二章 第8课时 对数与对数函数.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件 15 第二章 高考培优1 指数式、对数式、幂式的大小比较.pptx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41 第五章 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44 第五章 高考培优6 极化恒等式的应用.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53 第七章 第1课时 基本立体图形、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55 第七章 第3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 56 第七章 第4课时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doc
- 57 第七章 第5课时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59 第七章 第7课时 向量法求空间角.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60 第七章 第8课时 向量法求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翻折问题.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75 第九章 第1课时 两个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教案 82 第十章 第1课时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