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铜置换氯化银悬浊液中的银实验研究
1.实验背景与目的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的活动性强于银,理论上铜能够从银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银。氯化银是一种难溶性盐,以悬浊液形式存在。本实验旨在研究铜置换氯化银悬浊液中银的反应过程、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深入理解金属置换反应的本质,为相关的化学教学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2.实验原理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Cu)比银(Ag)活泼,能将银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氯化银(AgCl)虽然难溶于水,但在悬浊液中存在少量溶解平衡:
$AgCl(s)\rightleftharpoonsAg^{+}(aq)+Cl^{-}(aq)$
铜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Cu+2Ag^{+}=Cu^{2+}+2Ag$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银离子浓度降低,促使氯化银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不断补充银离子,从而使反应持续进行。
3.实验用品
3.1试剂
-铜片(纯度99.5%)
-分析纯氯化银
-蒸馏水
3.2仪器
-电子天平(精度0.001g)
-磁力搅拌器
-锥形瓶(250mL)
-量筒(100mL)
-滴管
-漏斗
-滤纸
-干燥箱
-显微镜
4.实验步骤
4.1氯化银悬浊液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5.000g氯化银固体,放入250mL锥形瓶中,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锥形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0分钟,使氯化银充分分散形成均匀的悬浊液。
4.2铜片的处理
将铜片用砂纸打磨,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滤纸吸干水分。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铜片的质量,记录为$m_1$。
4.3置换反应实验
将处理好的铜片放入盛有氯化银悬浊液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开始计时。观察反应现象,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
4.4反应结束及产物处理
反应进行60分钟后,停止搅拌,用镊子取出铜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干水分。将铜片放入干燥箱中,在60℃下干燥3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电子天平称量铜片的质量,记录为$m_2$。
将反应后的悬浊液进行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渣3次,将滤渣放入干燥箱中,在60℃下干燥60分钟,得到置换出的银粉。
5.实验现象与分析
5.1现象记录
|时间(min)|现象|
|----|----|
|0|铜片表面光亮,氯化银悬浊液呈白色浑浊状|
|10|铜片表面开始出现少量黑色颗粒|
|20|黑色颗粒增多,部分覆盖在铜片表面|
|30|铜片表面大部分被黑色物质覆盖,溶液略显蓝色|
|40|黑色物质继续增多,溶液蓝色加深|
|50|铜片表面几乎完全被黑色物质覆盖,溶液蓝色明显|
|60|反应现象基本不再变化|
5.2现象分析
-铜片表面出现黑色颗粒是因为置换出的银以细小颗粒的形式附着在铜片表面,银粉由于颗粒细小,对光的散射作用使其看起来呈黑色。
-溶液逐渐变蓝是因为铜与银离子反应生成了铜离子($Cu^{2+}$),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呈蓝色。
6.实验数据处理
6.1铜片质量变化计算
铜片质量的减少量$\Deltam=m_1-m_2$,通过计算得到铜片质量减少了0.120g。
6.2置换出银的质量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Cu+2Ag^{+}=Cu^{2+}+2Ag$,铜与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铜的物质的量$n(Cu)=\frac{\Deltam}{M(Cu)}=\frac{0.120g}{63.5g/mol}\approx0.0019mol$
则置换出银的物质的量$n(Ag)=2n(Cu)=0.0038mol$
置换出银的质量$m(Ag)=n(Ag)\timesM(Ag)=0.0038mol\times107.9g/mol\approx0.410g$
7.影响因素探究
7.1温度的影响
分别在20℃、30℃、40℃、50℃下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记录不同温度下反应60分钟后铜片质量的减少量和置换出银的质量。
|温度(℃)|铜片质量减少量(g)|置换出银的质量(g)|
|----|----|----|
|20|0.120|0.410|
|30|0.145|0.496|
|40|0.170|0.581|
|50|0.192|0.656|
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铜片质量减少量和置换出银的质量都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氯化银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的程度增大,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增加,同时反应速率也加快,从而使置换反应更充分。
7.2搅拌速度的影响
分别以100r/min、200r/min、300r/m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长安大学道铁研究生复试笔试.docx
- 2024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带答案分析.docx
- 2024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点汇总和试题.docx
- 2025年3月10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docx
- 2025年3月10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遴选面试真题及解析.docx
- 2025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docx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知识(下册)全册复习宝典(精编).docx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知识必考复习提纲(精编).docx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必考重点复习资料(二).docx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知识复习汇编(精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