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科星押题合集】押题7:宋代经济 (高中历史) .docx

【2025年九科星押题合集】押题7:宋代经济 (高中历史)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押题考向7:宋代经济

【九科星教学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继承前代的经验并加以创新,圩田得到了大规模发展。为了“足捍风涛”“拒江水之害”,修建了“高阔壮实”的圩岸。圩岸上“榆柳成行,望之如画;”圩岸下,“种植芦苇,以护岸脚”,自然也可植柳护岸。圩内的田地,被纵横交错的沟浍区分开来,每区约为一顷。“隅落部伍,曲直相望”。圩岸还开设若干处的水门(闸门)。因此,圩田在抗御旱涝、夺取稳产高产方面充分地表现了它的优越性。由于圩田在宣州、太平州、宁国府垦田中占很大的比重,产量又高,因而也就成为政府一笔极为可观的租税收入,无怪乎从北宋到南宋政府肯花那么多的钱粮去修治圩田了。而修建起一个个巨大圩田的,就是那些贫而无告的下户农民。苏轼在《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中,以“与水争尺寸”来表现劳动人民的这一斗争。杨万里在《圩丁词十解》中说:

儿郎辛苦莫呼天,一日修圩一岁眠。六七月头无点雨,试登高处望圩田。

河水还高港水低,千枝万流曲穿畦。斗门一闭君休笑,要看水从人指挥。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上》P133-135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圩田建设中的技术创新及其作用。(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中具体信息说明宋代圩田建设中体现出的中华智慧。(6分)

参考答案

(1)技术创新:修建高大而坚实的圩岸,再辅以榆柳、芦苇固土;

发展网格状沟浍系统,实现排灌一体化;

通过水门灵活调节圩内外水位。(3分)

作用:抵御旱涝,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成为政府重要税源,推动区域经济繁荣;

植被固岸减少水土流失,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后世所借鉴。(3分)

(2)体现:因地制宜(如结合江南水网特点,利用圩田改造低洼沼泽,变“水害”为“水利”;

天人合一(如圩岸植榆柳、芦苇,仿自然植被护岸,减少人工干预);

官民协同(如政府投入资金修治圩田,民间农民承担具体建设,体现国家力量与民间智慧的融合);等等。(6分,答出三例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ht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