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轻型车用发动机PN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docx

高原轻型车用发动机PN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原轻型车用发动机PN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赵龙龙罗飞李瑞侯春元解礼兵

摘要:基于1900m海拔的发动机试验台架,针对一台国六轻型车用发动机,开展搭载后处理系统的整机PN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分析其在高原下原机PN与尾排PN的变化规律,为高原轻型车后处理系统开发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发现:高原汽油机原机PN排放随着车速的升高而不断降低,捕集效率随车速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主要与载体孔隙及是否高温灼烧相关;原机PN排放值对捕集效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冷启动条件下,受发动机缸内温度低、燃烧不充分等影响较大;为增大颗粒物捕集效率,可为GPF添加(或涂覆)部分不可灼烧的的灰分或其它成分以减小孔径孔隙。

关键词:高原轻型车用发动机PN排放特性

随着我国进入国六阶段,后处理对汽车减排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自2016年正式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8352.6-2016)提出了对颗粒数目(PN,ParticleNum-ber)的限值要求[1-2],颗粒物捕集器被广泛应用于整车减排过程,但其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海拔、温度等,因此有必要展开高原轻型车用发动机的PN排放特性研究。

国六排放法规实施后,对汽油车颗粒物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相比于国五,颗粒物质量(PM)要求大幅提高,且新增对颗粒物数量(PN)的限值要求。目前,为降低汽油机的颗粒排放,多通过装配颗粒捕集器(GPF)的方式以实现满足国VI新标准的目标。GPF是一种壁流式的颗粒捕集装置,过滤体内有很多平行孔道,相邻的两个孔道一个进口开放,另一个出口开放。排气从开放的进口孔道流入,通过GPF载体多孔壁面至相邻孔道排出,而颗粒物被滞留在孔道内,从而实现捕集颗粒物的作用。

同时,严控颗粒污染物,不仅因其对环境的破坏极大,而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主要损害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甚至引起死亡。颗粒物污染物主要由干碳烟、可溶有机组分、硫酸盐、灰分和水分组成的复杂污染物[3-5]。汽车是产生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亟需对车辆的排放进行控制,主要控制措施是利用颗粒捕集器进行颗粒污染物的捕集,利用高温对捕集到的颗粒物进行灼烧,降低其危害程度。

近年,“双碳”目标的提出,需要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步考虑高原地区环境保护、防患于未然,避免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另外,我国高原地域面积广阔,随着国家的发展,高原地区的车辆也越来越多,轻型车的占比越来越大[2],对高原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依托于1900m的高原试验条件,开展高原轻型车用发动机及后处理系统的PN排放特性研究,助力减少高原汽车颗粒物排放,保护高原环境。

综上,我们需要对高原轻型车PN的排放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搭载后处理系统的轻型用汽油机各工况下的PN排放特性,从而协助管控汽车运行,减少排放,同时助力高原轻型车用后处理零部件的开发验证,使其更好的适应车辆运行条件。

2试验方案

研究对象为一台增压中冷直列4缸汽油机,额定功率为88kw,其后处理主要配置为三元催化器(TWC)加颗粒物捕集器(GPF)。测试系统采用HORIBA公司的HT250电力测功机、双路直采排放分析仪、双路PN测试设备以及AVL7351油耗仪和进气空调等搭建的测试平台。汽油机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为探究汽车发动机在国六法规规定的工况下PN排放特性,采用符合GB18352.6-2016要求的WLTC循环进行排放测试,其中WLTC循环工况见图1。

试验之前需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边界控制,设定发动机进气负压为-1.5kpa,进气温度为25℃,进气湿度为45%,冷却水温度90℃,中冷后温度为52℃,背压为50kpa。额定点运转10min左右,观察并记录边界参数,待发动机转速、扭矩、进气流量、进气温度、排气温度、循环水温度等稳定后即可开始对应的排放循环试验。

为保证试验一致性,每次试验均需要发动机在冷却条件下进行,冷却时间2-3h,确保发动机后处理温度冷却至室温附近,且冷却后的(窝后排气)温度尽可能接近以确保数据一致性。为同时观测原机PN和尾排PN的变化规律,需配备两路相同规格的PN设备对发动机出口(GPF前)和后处理后(GPF后)进行同步采样处理,通过两路PN的计算可以得出GPF捕集效率。

3试验结果及分析

3.1试验数据分析

为证明数据的有效性及代表性,本次试验选用4组样件(样件随机选取不同批次载体和不同配方催化剂),每组样件进行3次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平均结果(如数据偏差过大,可进行剔除)对排放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汽油机PN的排放特性。

对12组数据进行平均化(去掉离散化最大的两组数据之后取平均值)处理之后,数据结果如图2,由图可见发动机在启动阶段PN排放值较大,这主要是由于WLTC前段为冷启动阶

文档评论(0)

ZC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