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油田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油田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油田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小组成员在阅读时发现“夏”字的本义并非夏季,他想将下面这段文字分享给大家,请你帮他选择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华夏”包含着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我们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民族,我们是大气磅礴的文明之邦。

①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②称自己民族为“夏”,表示我们认为自己民族很伟大。

③我们自称华夏子孙,用的是“夏”的本义,是大的意思。

④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华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⑤甲骨文“华”()字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表示绚烂美丽。

A.③②①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④⑤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班级制作的文化展板中引用了一些古诗文名句,请你将其补写完整。

江山多娇,诗文添彩。郦道元行走三峡两岸,观察到“自非亭午夜分,______”自然现象(《三峡》),惊叹三峡山高峡长。崔颢登黄鹤楼而远眺,欣赏到“______,______”(《黄鹤楼》)的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自然风光。王维奉命赴边关,看到壮阔的塞外风光,写下“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堪称“千古奇景”。白居易漫步西子湖畔,看着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不禁直抒胸臆:“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苏轼与好友张怀民月夜同游,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描写了月色之美,而且使承天寺成为后世文人墨客追思苏轼的圣地之一。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3.古文字识读小组创设“趣识甲骨文”乐园,请根据示例发挥联想推断甲骨文字。

(1)示例:把人俑的侧面轮廓画下来,就是“人”字;人偶正面站立,四肢张开就成了“大”字;“大”的头上加一横或者一个方块就是顶天的“天”字。

(2)脚下加一横,就是______;而当“大”字手持牛尾状的装饰,翩翩起舞,就成了______。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4.在全民阅读大会上,你将代表班级分享《红星照耀中国》“红小鬼”的感人事迹,请写一段分享词。(140字左右)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5.全民阅读,书香河南。读古今,看发展,读懂我的宝藏家乡“河南”。

一曲骨笛音,穿越九千年,文明的星火在此点燃。仰韶的彩陶,见证5000年前文明的星斗满天。殷墟甲骨文,用最古朴美丽的汉字传承文化3000年。河图洛书传唱着神都洛阳,十三朝古都在历史画卷里辉煌灿烂;八朝古都开封,清明上河图里熙熙攘攘,东京梦华录中繁华尽显。河南不止有平原,还有锦绣山川;英雄、壮丽的山山水水护卫着富饶平原。河南生产的粮食解决了全国一亿人的吃饭问题,粒粒河南粮,端稳中国碗。河南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道路四通八达,九州腹地换新颜。老家河南,中原遍地美食飘香,一碗胡辣汤辛辣下肚,一碗烩面香气扑面,不断满足味蕾。不忘殷殷嘱托,做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承载历史,历久弥新,文明赓续,生生不息。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请从上面语段中提取几点信息,续写在横线上:河南有灿烂文化,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6.我校有幸成为书香河南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分会场,班级组织相关活动,请你参与。

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就像一串密码,穿越数千年,为我们送来夏王朝的神秘信息。四代考古人,奋楫争先,孜孜以求,使沉睡了3000多年的夏都城遗址,经由一本书《寻夏记》终于得以重现世间。“寻夏”也是寻根,这本书由夏商考古领域“老中青”学者联袂________(纂、撰)写,像一部文字版的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系统叙述了考古人的寻夏历程,呈现了夏王朝的都邑格局,夏人的文物精粹,夏代的天下大势,夏都的前世今生,为读者勾画出一幅________(祥、详)实的夏王朝社会图景。打开这本书,去奔赴一场探寻“最早中国”的文化之旅吧!

(《河南青年报》“书香河南”有删改2024.10.25)

小组成员想用这段文字推荐《寻夏记》,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横线上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3)请给上面语段拟写一个标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