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叙事教学实践
德国历史哲学家约恩·吕森认为“历史是人类意识的叙事构建”,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历史教学同样离不开叙事,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特定的史事通过叙事的方式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会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发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教学中应设计基于历史叙事的问题提出、解释和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兼具倾听者、探究者和叙述者的身份,历史叙事教学中还需利用贯穿于叙事过程的提问和材料挖掘教学资源背后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穿透叙事的表层发现历史的价值,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笔者将会结合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历史作业设计布置及展示,来浅谈初中历史叙事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现策略和路径。
一、时空观念为基础,梳理历史叙事脉络
兴趣,我们提倡使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叙事。”[1]基于此,笔者在进行历史叙事教学设计及实践之前进行了专门的学情调查,一方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如初中学段的中学生处于历史思维的发展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历史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找到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点,初中学生喜欢通过历史故事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多生动的细节,因此,“在中学教学中,使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据实叙事,我认为还是值得肯定的。”[2结合以上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通过历史故事来实现历史课堂的叙事教学,所创编的历史故事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时空上感受到历史上的事件和历史上的人物与自己的距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学会基于时空观念的前提梳理和叙述历史故事的基本脉络。
黄牧航教授曾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好课标准研究评述》一文中讲到:“历史课的根本特征还不在于讲故事,而在于一一叙事。叙事就是把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叙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古今中外任何一种历史写作体裁都是其中一种叙事的方式。而在历史教学中,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历史教学应该遵循叙史见人的叙事逻辑,以人叙事,呈现丰富多彩的历史图景。”[3根据课程标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明确时空线索才能进一步创编历史故事,讲好历史人物的故事。下面以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一课的教学作为例子,浅谈初中历史叙事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的实践路径。《盛唐气象》一课讲述的重点板块包括“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其中,“多彩的文学艺术”中讲到的唐诗和诗人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并比较熟悉的素材,因此在课前笔者注重搜集相关资料,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创编并讲述历史人物故事,最后决定以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重点讲述时代变迁对他们人生发展和两人友谊的影响,故事片段如下:
天宝三年(744年),当32岁考进士不第而游历四方的杜甫,在洛阳遇到了43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这时候李白大名鼎鼎,名满天下。杜甫对李白仰慕已久,两人一见如故,结下终生友谊。季白和杜甫志趣相投,两人都“性豪也嗜酒”。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会面,同年秋天,两人如约来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季杜又一次分手。天宝四年(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同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
笔者对前期李杜两人友情交往相聚故事的叙述,语调轻柔平和,娓娓道来,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两人深厚的友谊,学生仿佛置身于两人对酒当歌,以诗会友的场景,沉浸于李杜两人在太平盛世下的怡然自得和舒适惬意,然而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时局的变化,给两人的友谊交往带来了考验和阻力:
但是就在这年冬天,李杜再次分手。在石门,李白为杜甫践行,他们共同感到自己向风中的飞絮一样飘摇不定,都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今日之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聚?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的离别却是一场诀别。此后,杜甫进长安,步李白后尘去扣功名之门。而李白虽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但他的心并未死,他决定重访江东,游历山河,以退为进,待报效祖国的机会成熟之后再行动。但此时的唐朝已经到了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公元755年到763年,八年的安史之乱和政治腐败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此后,李白和杜甫没能再次聚首,但两人均留下了不少彼此思念的诗篇,生活上的困顿、政治上的失意,阻挡不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那段杯酒斗诗章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笔者通过对李杜不同时期友情故事的讲述,增加历史叙事跌宕起伏的情节,让学生直观感悟到在国家强盛之时,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就如李杜之间的友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