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
农业
工具
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水利
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
耕作
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灌溉
开始利用杠杆原理提水(桔槔)
土地
从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是封建小农经济的基础;也是造成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源)
经营
从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家庭式劳作)
分配
推动税制改革,如鲁国初税亩
分布
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区
商业
货币
①各国使用各种铜铸币。②流通广泛。③金银时常承担货币职能
信贷
实物借贷形式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
城市
涌现中心城市和大商人,如各国都城
交通
形成以各国都城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手工业
行业
①分工更加细密。②冶铁技术出现。③战国以后出现铁农具的范。④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
突破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者出现
民居
理念
遵循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布局
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结构
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中医
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图解】唯物史观解读春秋战国经济转型
【比较】手工业经营形态
形态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生产
产品范围很小、生产规模小,基本不分工,工艺水平低
产品范围广、生产规模和分工不断扩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产品范围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工艺水平高
地位
农户的副业
私人自主经营
政府直接经营
供需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供民间消费
军用品和贵族生活用品
流通
出售剩余部分
在市场流通
基本不在市场流通
2.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内涵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条件
①春秋战国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②土地私有化出现。③政府政策导向
特点
分散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封闭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少有交换
脆弱
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
保守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状态
评价
积极
①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保障国家赋税收入,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③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社会进步。
④有利于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文化发展
消极
①使人们形成安土重迁思想,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
②促使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及后世的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
③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是封建社会停滞的主要原因
【提醒】关于小农经济的几个补充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②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
③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改革开放后的小农经济土地仍是公有的。
【辨析】几种农业经济名词的区别
农耕经济
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经济。侧重经济部门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比重关系。原始社会出现
自然经济
侧重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原始社会出现
小农经济
侧重经营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铁犁牛耕和土地私有的产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自耕农经济
侧重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自己拥有土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是政府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租佃经济
地主将土地租给佃农,收取地租。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
庄园经济
占有大量地产的大地主,驱使依附的劳动力集体耕种的以自给自足为主的经济
3.(2024江苏高考)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
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
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
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答案】B
【解析】学者通过遗址中的实物(苜蓿种子和马骨骼)与文献记载(《史记》中关于秦人养马的描述)相结合,得出了关于秦人养马习惯的结论。这体现了在探究历史时,重视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历史认识,故选B项;原始农耕出现在原始社会,早于西周晚期,排除A项;秦人在西周晚期已进入阶级社会,排除C项;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局限性,不能简单地断定哪一种史料更有价值,排除D项。
4.(2024浙江高考)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