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docxVIP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五)

一、选择题

1.很多人信任狗能“通灵”,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有学者认为,这反映着一些人对于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点并不坚决。假如是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他会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缘由,但对于那些信任鬼魂存在的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认为狗能“通灵”。这说明

①离开哲学的指导我们就无法正确相识世界

②世界观确定人们说明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③人们相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④培育科学精神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

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

2.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供应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宏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①科学家的探讨都有自觉的世界观指导②哲学为详细科学探讨供应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 D.②④

3.如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更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4.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更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挚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肯定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确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行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妙的祝愿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5.感兴是一种审美活动,“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这说明

①敬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创建性

③主观相识随客观实际的变更而变更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6.高考备考过程中,不少学校组织高三学生参与十八岁成人礼、百日誓师、学业生涯规划,“战袍加身”、“披荆斩棘”等考前心理拓展活动也层出不穷,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信念的传递,相互激励,增加高考成功的决心。开展这些活动是基于

=1\*GB3①意识确定着事务发展的方向和进程=2\*GB3②昂扬的精神可以激励考生奋进向上

=3\*GB3③精神的力气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气=4\*GB3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在互联网特别流行的今日,无论是信息流淌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更。有人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对此,你认为正确的相识是

A.人类相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8.剪纸艺术作品《立刻封侯》由猴子、骏马组图。“猴”与“侯”同音双关,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其次等级。猴子骑于立刻,“立刻”为立即之意。有人认为,此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立刻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纹饰主要以马、蜂和猴组成,运用“蜂”与“封”、“猴”与“侯”同音和隐喻等手法,以示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慧才智。但也有人认为,此作品反映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文化糟粕,应当抛弃。这说明

①主体对客体的相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主体对客体的相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主体对客体的相识具有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的相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9.“吃一碗便利面需排毒32天”“在外太空没有地心引力”“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这些都是在微信挚友圈流传甚广,被网友信任但最终却被证明是谬误的“科学”流言。从哲学角度看科学流言层出不穷的主要缘由是

①人们的相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一切真理都是详细的有条件的

③价值推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④困难事物的本质暴露须要一个过程

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

1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文档评论(0)

176****7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