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必须掌握的古诗词的比较阅读(三个典例).docx

2025年高一、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必须掌握的古诗词的比较阅读(三个典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泉寺石井(其二)

宋·王安石

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①无一日乾。

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骐骥在霜野②

宋·王安石

骐骥在霜野,低徊向衰草。

入枥闻秋风,悲鸣思长道。

黄金作鞭辔,粲粲③空外好。

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

注:①海眼泉:泉名龙泉,因此想象其与海相连。②本诗作于嘉佑三年(1058年),是年王安石始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③粲粲:鲜明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泉》诗前两句咏石井。后两句就“龙泉”起意,云井既不枯,寺又名龙泉,井中当有龙。

B.《龙泉》诗以“龙”“蟠”的见闻切合石井物态的描写,写作新奇的同时,成功做到了以物映我。

C.《骐骥》诗三、四句是说骐骥入槽后听到秋风呼啸,就悲鸣长嘶,还想到悠长的大道上去奔驰。

D.《骐骥》诗后两联言骐骥纵然有华美富丽的装饰,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人生贵在能如愿以偿。

2.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王安石道:“公少以意气自许……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直道其胸中事。”事实上,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展现了“其胸中事”,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答案】1.D(D.“只是徒有其表而已”错,作者描绘骐骥外在形象的美好,是期盼能够得到赏识和重用。)?

2.《龙泉》诗借“龙”“蟠”石井言志,表达出诗人渴望登上政治舞台、施展改革才华的胸怀抱负。

《骐骥》诗借骐骥言志,通过描述骏马不甘伏枥想奔驰在广阔的天地里,从而强烈地传导出诗人作为一个政治家希望一展雄才的心志。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

许有壬

他山一卷石,何意效时妆。天生偶然斑驳,兰麝不能香。甃①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故邑久眢②废,陈迹草茫茫。

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丽华鬒③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

【注】①甃(zhòu):砖砌。②眢(yuān):枯竭。③鬒(zhěn):黑而密的头发。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四句从胭脂石落笔,写它本自天成,无意于人间的繁华,不为尘世所浸染。

B.上片结句由历史而及现实,写眼前宫井荒废、野草茫茫的衰败景象,流露出今昔之感。

C.下片开头三句直接揭示了统治者不恤民命、穷奢极欲从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下片的“江山瓶坠”是“此笑相将”的结果,“犹欲”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深沉喟叹。

4.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抒发兴亡之感,本词借物说理,王词借景抒情。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3.C(C.“直接揭示”错,下片“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列举历史上著名的豪华建筑,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间接揭示统治者导致亡国的教训,而不是“直接揭示”。)?

4.①本词借物说理,写胭脂井被看作陈亡国的罪魁祸首,而作者由胭脂石联想到女娲补天的五色石,说明功过在人不在石,表明陈后主耽于宴乐、荒淫误国才是亡国之由;

②王词借景抒情,以登临所见的“澄江”“翠峰”等雄浑壮丽的金陵美景,寒烟衰草,引起对六朝因竞逐奢靡繁华而导致相继灭亡的感慨,表达了对北宋王朝前途的深切忧虑。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试笔①

范仲淹

偶缘疏拙得天真,岂问前途屈与伸,

车马纵能欺倦客,江山犹可助骚人。

懒如叔夜②书盈几,狂似渊明酒满巾。

况有南窗姬易③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注]①试笔,一种诗歌类型,是诗人在私人空间、放松状态下随意书写的诗文。②叔夜:嵇康,字叔夜。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云:“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③姬易:周文王姓姬名昌,故此处指《周易》。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拙”是自嘲之语,写自己不善逢迎,与陶潜的“守拙”都是对本真的坚守。

B.?颔联写诗人虽在官场受排挤不得志,但依然可以从自然山水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C.?诗人借用嵇康的典故,写自己和嵇康一样,性情向来懒散,不爱处理政事俗务。

D.?本诗虽然是“试笔”,随意而写,但是以得天真始,以不染纤尘终,章法严谨。

6.?本诗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精神追求,看似矛盾,实则一致。请简要分析。

【答案】5.C(C.“不爱处理政事俗务”错误,诗人借用嵇康的典故,主要是说自己像嵇康一样懒散,书堆满了桌子,强调的是自己爱读书,而不是不爱处理政事俗务。结合全诗来看,诗人主要是表达自己在官场之外,在自然和书籍中找到自我的一种状态,并非刻意说自己不爱处理政事。)?

6.①《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追求。②本诗中看似是诗人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