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
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翦伯赞在《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中说道:“孙盛《实录》,取疾权门,王劭直书,见仇贵族;而吴之韦曜、魏之崔浩,且以触犯时讳而丧失生命。所以历代史官,大抵变乱是非,曲笔阿时。”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历代史官编撰史书都缺乏足够的原始资料
B.历代史官编撰的史书都不是信史
C.中国古代很多史官都不能秉笔直书
D.古代统治者都不重视修史
【答案】C
【解析】根据“而吴之韦曜、魏之崔浩,且以触犯时讳而丧失生命。所以历代史官,大抵变乱是非,曲笔阿时”,可知,由于史官真实记录史实而遭到迫害,所以很多史官都不能秉笔直书,C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而吴之韦曜、魏之崔浩,且以触犯时讳而丧失生命。所以历代史官,大抵变乱是非,曲笔阿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2.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都主张统治者们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很好的进行政治治理,即三者都主张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孟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3.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嘉庆帝更是把和坤贪污所得收人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A.维护君主利益B.清除政敌势力
C.保持官场稳定D.提政效率
【答案】A
.....................
4.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道德良知的重要地位,故C选项正确;心学理论也没有强调认识与实践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主导的历史背景,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哲学理论的高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时应该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世衰俗降”、“致良知”,这些关键词直接指向“心即理”,理即道德伦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同时,对于“知行合一”不能理解为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5.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儒之出也惟经济……离此一路……即另著一种‘四书’‘五经’,一字不差,终书生也,非儒也。”颜元认为“儒”应该()
A.追求物质财富B.提倡工商皆本
C.践行经世致用D.讲求重义轻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儒之出也惟经济……离此一路……即另著一种‘四书’‘五经’,一字不差,终书生也,非儒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经济”指经世致用,故颜元认为“儒”应该践行经世致用,故C正确。这里的“经济”不是追求物质财富,故A错误。提倡工商皆本,属于黄宗羲思想,故B排除。讲求重义轻利,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经世致用思想
【名师点睛】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是实学派的一个主张。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6.“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7讲.doc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习题第2章恒定电流第10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达标.doc
- 广西南宁第二中学高三年级6月份考试英语试卷.doc
-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三课时课件)-高一数学《知识素养思维》精讲课件(人教A版2019).pptx
- Unit1GreatcitiesinAsia第2课时语法知识及拓展(堂)-六年级英语下册(牛津上海版).pptx
- 第二单元学习项目二音乐为什么会让人浮想联翩课件人教版(简谱)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pptx
- 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6.2.ppt
- 国潮新式高端精致国风模板.pptx
-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pptx
- 高考数学(理)精准备考一轮全国通用版高考达标检测(二十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人教版高三化学第九周练习.doc
- 高考数学(江苏版)一轮课件3.3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和性质.pptx
- Unit7SectionA(1a-Pronunciation)课件人教版(级下册.pptx
-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家长会课件沟通无阻青春无悔(1).pptx
- 复习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pptx
- Unit8OnceuponaTimeSectionB1a1d课件内嵌视频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ptx
-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 2025年中考人教版地理复习专训-专项西北地区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