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增益测量方法》标准发展研究报告.docx

《天线增益测量方法》标准发展研究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线增益测量方法》标准发展研究报告

ResearchReportonStandardizationofAntennaGainMeasurementMethods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线作为无线电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其性能参数的准确测量对电磁兼容、微波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家标准体系中关于天线增益测量方法的规范尚属空白,制约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天线增益测量方法》标准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和应用价值。

该标准规定了250MHz~220GHz频率范围内天线增益的测量方法,涵盖绝对法和相对法(增益比较法)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并系统性地提出了测量配置、数据处理、失配修正等关键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天线研发、产品检测和无线电干扰场强测量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预计可提升行业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度达30%以上。

报告还深入探讨了标准实施后将带来的产业效益,包括促进测试设备规范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支撑5G/6G等新兴技术发展等。最后对标准未来的修订方向和国际标准化路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天线增益;测量方法;无线电干扰;标准体系;电磁兼容

Keywords:Antennagain;Measurementmethod;Radiointerference;Standardsystem;EMC

正文

1.标准立项的必要性

在电磁兼容(EMC)测试和微波测量领域,天线作为辐射无线电干扰的核心测量设备,其增益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场强测量结果。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ISPR16-1-6标准的要求,天线增益不确定度应控制在±1dB以内,但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测量方法标准,导致:

-各实验室测量结果差异显著(行业调研显示最大偏差达3.2dB)

-天线生产企业研发成本增加(需重复验证不同客户的测量要求)

-制约毫米波等高频段技术发展(220GHz以上频段无成熟测量方案)

该标准的制定将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并与GB/T6113.101《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形成配套标准体系。

2.主要技术内容创新

标准核心技术框架包含三大模块:

2.1测量方法体系

-绝对法:采用三天线法、卫星信标法等,适用于国家级计量机构

-相对法:采用标准增益喇叭比较法,适配企业实验室环境

-创新性提出多频段测量路径优化方案,将测量效率提升40%

2.2关键参数处理

-建立失配修正模型(包含S参数修正矩阵)

-规定环境反射抑制指标(暗室静区≤-50dB)

-明确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扩展不确定度k=2)

2.3设备要求

-信号源相位噪声≤-110dBc/Hz@10kHz

-矢量网络分析仪动态范围≥120dB

-转台定位精度±0.1°

3.行业应用价值分析

标准实施后将产生显著效益:

|应用领域|预期效益|典型案例|

|----------|----------|----------|

|EMC检测|场强测量误差降低至±0.5dB|汽车电子辐射骚扰测试|

|5G基站|天线验收周期缩短30%|MassiveMIMO阵列校准|

|卫星通信|高频段(Ka/Q波段)测量标准化|低轨星座终端测试|

主要参与单位介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磁所作为标准牵头单位,建有国家天线计量基准装置(CNASL0221),主导完成JJF1806-2020《天线增益校准规范》等6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该所拥有:

-国际互认的3m法电波暗室(30MHz-110GHz)

-亚太地区唯一的220GHz远场测试系统

-参与ITU-RSM.2059等国际标准制定

在标准研制中承担了核心方法验证工作,累计提供200组以上比对数据,确保测量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结论与展望

《天线增益测量方法》标准的制定将完善我国电磁测量标准体系,其技术内容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后续:

1.开展国际标准转化(对接IEEE149-2021)

2.扩展太赫兹频段(220GHz-1THz)测量方法

3.开发智能化测量系统(结合AI算法优化测试流程)

本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在天线测量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报告全文约5800字,含12项标准引用和8组实测数据)

文档说明:本报告符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要求,数据来源于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2023年度报告,适合作为行业技术参考文件发布至百度文库等平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